昨天上午,京津冀三地协同办联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其中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这46个地方都是天津和河北的重要阵地,
46个重点区域包括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 ●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 ●武清国家大学创新园区 ●邯郸冀南新区 ●邢台邢东新区 ●石家庄正定新区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白洋淀科技城 ●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 ●北戴河生命产业创新示范区 ●霸州经济开发区 ●衡水滨湖新区 ●清河经济开发区 现代制造业平台20个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滨海新区临空产业区 ●天津华明东丽湖片区 ●天津北辰高端装备制造园 ●天津津南海河教育园高教园 ●沧州渤海新区 ●沧州经济开发区 ●天津西青南站科技商务区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邢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 ●固安经济开发区 ●衡水工业新区 服务业平台8个 ●保定市白沟新城 ●廊坊市永清临港经济保税商贸园区 ●石家庄市乐城·国际贸易城 ●沧州市明珠商贸城 ●香河万通商贸物流城 ●邢台邢东产城融合示范区 ●静海团泊健康产业园 ●燕达国际健康城
据悉,该《意见》是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办首次联合制定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未来,三地将联合引导相关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上述平台集中。 发布会上,主要强调的内容有四点,详细如下: 解决平台布局分散等问题 今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目标的节点之年。
在昨天上午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三年多来,三省市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产业疏解政策体系加快建立。
“协同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承接平台仍然较多且布局相对分散,产业转移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统筹规划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北京市会同津冀两省市共同研究制定了该《意见》。
《意见》紧扣非首都功能产业领域,充分衔接各类规划政策,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转移,逐一提出承接平台名单。 同时,还对“两翼”的产业发展方向做出了一些初步安排。 增强北京新“两翼”高端产业吸引力 在增强北京新的“两翼”高端产业吸引力方面,《意见》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其中,城市副中心主要考虑是围绕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移,大力发展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主导产业。
河北雄安新区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集中打造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是京津冀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它们的产业承接方向,以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
具体来说,引导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集聚;
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产业和综合保税区及高新高端产业,打造国家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发挥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牵引作用,携手张家口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展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
引导北京金融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等相关创新资源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集聚。 四类46个专业化承接平台 《意见》还提出,要打造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其中,协同创新平台15个,现代制造业平台20个,服务业平台8个,农业合作平台3个。
《意见》提出,合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
为“推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市将充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北京市将引导创新资源在京津交通沿线主要城镇集聚发展,打造科技研发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支持天津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研发成果转化基地。
充分发挥中关村、滨海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对接河北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和承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支持河北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
同时,该《意见》还按照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三个领域分类梳理出了一批特色化平台。
其中,将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九方向,合力共建现代制造业承接平台,加快推进环首都承接地批发市场、冀中南承接地批发市场聚焦带、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等一批服务业承接平台建设,并围绕首都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京津冀农业对接协作,联动发展一批现代农业合作平台。
为促进产业承接平台的有序发展,《意见》从政策、基础设施、统筹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信息来源: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