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由漷阴县到漷县村

[复制链接]

1072

主题

5508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277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9 16: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通州区有个漷县村,说是县,但确实是一个村,不是县;说是村,但确实有一个“县”字,也确曾在历史上有个“漷县”。然而辽代时有个“漷阴县”,又与“漷县”什么关系呢?
在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年间(1021—1031),因帝、后、大臣的延芳淀游猎而产生了漷阴县,县城就设在汉时泉州的霍村镇(今漷县村)。到了元代,由于永定河与潮白河的泛滥,卷带大量泥沙将延芳淀淤塞成几个孤立的小型湖泊,湖水清澈、水草丰美,禽鱼群集,景致幽美,是游幸与避署胜地。元朝帝王经常来到这里进行狩猎,并给几处较大水淀起名为“飞放泊”,分别称南新庄飞放泊(今永乐店镇半截河村以北)、栲栳垡飞放泊(今于家务乡小海子村北)、马家庄飞放泊(今张家湾镇枣林庄北海子洼)和柳林海子(今张家湾镇西永和屯村西)。北京人称水面较大的湖淀为“海子”,柳林海子就是在柳林镇(今张家湾大北关村南、后南关村北)周围的一片广阔水面。
元代帝王为便于游幸和避暑,还在柳林镇建有行宫。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因游牧民族“捺钵文化”即游猎文化需要和保障白河(今北运河)漕运,元廷将漷阴县升为漷州,州署就设在柳林,而且建有城池,今大、小北关村,前、后南关村就是因处在柳林城北、南门外而命名。漷州辖领武清、香河二县,原漷阴县在历史上消失,其县城为漷州的直辖区域。此时,通州、漷州各领两个县一并上属元大都路大兴府,同时是历史上两个州级政权设于今通州区中,而且都与潞河漕运紧密相关。
沿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677),由于明都建在南京,而且几处飞族泊也相继淤没,变成低洼荒地,原来以游猎而设置的漷州降级称漷县,上属通州。到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十六年(1659),因漷县地瘠税少而废入通州,只留下了漷县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9 01:19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