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4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殡后琐事

[复制链接]

1072

主题

5508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277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9 16: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柩上路,纸钱儿扬起,锣鼓齐敲,笛子、唢呐声起。
此时看的是个“哭”字,关于孝属的哭,老话儿这么说:儿子哭震天震地,闺女哭真心真意,儿媳妇哭是虚情假意。这话虽不太好听却也有一定道理,儿媳妇与夫家人毕竟不是一个血统,平常还难免有磨擦,至少有过不满意,让她像儿子、女儿那样出自生养感情去哭,无论如何不可能,也不能那么要求。
哭是出殡时的主要内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孝属都可以随便哭。至于你哭的是什么,为什么伤心谁也不知道,借此机会把平常不敢流的眼泪流出来,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也是一种情绪渲泄,免得长期闷在心里有害健康,就是连说带唱地诉诉苦也未尝不可,有句话叫:“真能哭出花儿来”即指此。当然,也有提前把手绢弄湿装哭的。
笔者有一远房亲戚,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哭她奶奶婆时,从院外大街起灵开始边数边唱,一直数唱到坟地,不重复不差样儿,至今仍是那一带四乡八村的经典。这已经超出哭丧范围,应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可惜,年深日久,已经无法知道原文全部,剩零星记忆在人们口头儿传说,就笔者知道的断续录下:
叫一声我的奶奶婆哎,
听我哭几声儿。
……
人家的甜瓜甜哎。
我的苦瓜苦,
我正赶在苦瓜的尾巴上。
……
我的奶奶婆哎,
我赶前一步哎。
赶上你们家穷;
我赶后一步哎,
赶上你们家穷神仙庙。
(她丈夫外号叫小神仙儿)
睡的是斜尖炕哎,
我吃的是瞪眼儿食。
(炕中间有窟隆)
(瞪眼儿食是说吃不饱)
……
黄土垫道哎,
没赶上你们家富。
净水泼街耶,
我没赶上清官。
……
偷我小鸡的哎,
你那里空,
拿我的小鸡儿当祖宗。
(这是在骂鸡也就是骂人)
……
我的奶奶婆哎,
从天哭到地,
属我命不济。
最后两句就快到坟地了,时间和内容都拿捏得很准。
这场殡出的、据说比看戏还热闹,几乎所有人都没心思看别人哭不哭,全来听她说唱,成为一时笑谈,也可以说是经典。这种临时组织语言的能力,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大鼓、堂锣开道,和尚、道士、吹鼓手前引,接着是纸糊的开道将军或开道鬼和纸人童男童女,一应执事等等。“承重”的长子长媳在前,一人打幡儿一人抱罐儿,次子或长孙捧着灵牌或遗像,后面依次是孝属,分男女两排,如果孝属少可一排,男前女后。棺材在孝属后面,儿女们还要不时地回头看看,以示依依不舍。出城或出村以后,妇女上车,过去妇女都是小脚儿,走不多远脚就开疼,所以要坐马车。送葬的亲戚并非全送到坟地,姻亲只送出城或只送出村,然后即可返回,各自回家,不用再来了。这一方面因为不是血缘亲属,没必要到坟地沾那晦气,毕竟是外姓人,另一方面取“适墓不登垄”古意。
在城里或农村大的集镇,有钱有势的人家,有亲友摆茶桌或路祭,这是讲究主儿:放个祭桌摆上点祭品,行一次大礼,丧主还还礼。有路祭茶桌,送殡队伍必须停下,这种出殡,往往弄得时间很长,真有快到太阳落山的。有人手里有钱,为了风光显摆,私下花钱雇人摆茶桌,等于是他自己摆的。
灵柩出城或出村以后,“抬杠”的或“杠夫”会在某个地方停下不走,“杠头”或“大了”会冲孝属们喊:
“老爷子(或老太太)不走啦!”
这是在“绑”老少姑奶奶们花钱,给“抬杠”的或“杠夫”打赏钱,早就准备好的姑奶奶们纷纷拿出钱来,交给“大了”或“杠头”。一般说,姑奶奶们事先就已经商量好了花多少钱,大家出钱一致。
“大了”把钱举起来,高声嚷:
“老姑奶奶赏钱二百吊……”
“大姑奶奶赏钱二百吊……”
……
“谢……赏……喽……”
“大伙都精神着点儿!”这是让杠夫接着走的信号。
灵柩抬到坟地,将大杠架在墓坑上,风水先生用罗盘找山向儿,也就是头的朝向,必须找对西北、东南或东北西南之类,才可下葬。找好山向之后,按山向缓松大绳把灵柩缓缓放入坑内,如果山向有差,“大了”用一根木杠撬几下,来回找找,最终灵柩四平八稳落到坑底。“大了”把“宝瓶”放在棺材前面,在棺材四角各放一个苹果,取四平八稳、平平安安之意,然后跳出来对孝子说:
“老爷子(或老太太)的脚登实着了,你(或您)过去看看?”
孝子说不看了,您瞧着行就行。
“大了”喊:
“孝敬们都抓把土吧!”
所有穿孝的人每人从坑边抓一把土扔到棺材盖上,扔完土点纸活举哀,由女儿带头儿大哭,此时可以连早已死去的亲人一块哭,比如先死的爹或妈。如有和尚跟到坟地,则一起念《大悲咒》、《往生咒》,道士不跟到坟地。落忙的人、一般是当初挖坑的人此时开始填土掩埋,埋到地面有个标记即可,不起坟头儿,坟头儿要等到圆坟那天再起。挖坑时的第一锹土由长媳兜回,这是“财土”,到家后放在炕席底下。
至此,殡已经出完,所有亲友脱去孝衣,撕开针线脚儿,拿在手里,每人咬一口水果或其他如糖等食品,不能空口回去,此时亲友便可以回家,丧主儿在往回走时不能回头儿。长子的灯笼幡插在墓坑上部招魂,这是死者的新家,怕亡魂找不到门口儿,灯笼幡象征一个亮着的大灯笼,在夜间远远地就能看到,亡魂绝对不会走错门儿,会直接进入它的阴宅。这个习俗从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经两千多年至今保留,没受佛、道、儒的影响,可见丧葬的传统习惯历史悠久,民族形成时的共性影响深远。
孝子们回家进门之前,要在门口预备好的水缸或水盆儿上磨几下刀,再照照镜子,没有镜子可在缸里的水面上照照,看看有没有带回邪祟。哪有什么邪祟!就是怕死者亡魂跟回来,呆在家里不走。要是那样就要菜刀侍候,这不要玩命吗?通过这个习俗又一次看出,丧事礼仪主要围绕与死者断绝关系展开,佛、道的作用是帮丧主儿尽快实现这个目的,倒是儒家有些实际的影响,因为儒家有硬性规定。
参加第三天圆坟儿的亲戚如果跟着回家,这三天就不能走,要一直等到圆坟儿那天。一般来说,圆坟儿只有至亲参加,除去出嫁的女儿不走,其他人就都回家了。如果女儿出完殡就走,那她后天还得来,不如住两天让娘家嫂子、弟媳侍候两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9 01:32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