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536
- 注册时间
- 07-1-6
- 在线时间
- 1219 小时
- 最后登录
- 16-4-12
- 威望
- 2234
- 八通币
- 31
博士后
高能社团
 
- 积分
- 13536

- 注册时间
- 07-1-6

|
两球碰撞之后,在没有上旋和下旋的情况下,母球与目标球基本成直角分离。如果用物理学来解释,就是两球斜碰以后,母球是沿过两球切点的切线方向移动的,目标球是沿过切点垂直切线方向移动的。如果击打侧旋球,没有碰岸的情况下,对球行进路线的影响很小。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而且非常有用。 第二个结论是,用上旋和下旋,也就是低杆和高杆击球的时候,越厚的击打对母球碰撞后的行进路线产生的影响越大,越容易控制。越薄的时候情形相反。 第三个是侧旋球的使用完全是依靠经验和球感的,主要靠平时训练来积累,在比赛中最好不使用。有人曾对前世界冠军亨德利在20局比赛中击打侧旋转球作过技术统计,在336次击打进攻球中只有48次运用了侧旋转球,运用比例仅为14.29%,运用侧旋转并不多。而且,有一些侧旋转球是在比分已经远远超出时的即兴表演,更说明侧旋转球的使用率很低。48次运用侧旋转击球进攻时,有44次成功击球入袋,成功率高达91.66%,可见他对旋转球的领悟相当深刻。但即使这样他也不经常用,因为在这44次运用侧旋转球击球入袋时,叫位不够准确有6次,失误率为13.64%,这样的世界一流高手也是无法完全掌控侧旋的。 第四个,静电对球行进的影响超出了台布与球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和空气阻力的影响。还记得老师是这样给我举例的,如果一个人在跑一百米,只需要很小的力在旁边推他一下就可以使他跌倒。虽然这个例子仔细想来不是很恰当,但是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台布,台布下面的石板,球本身都是不良导体,静电积聚之后很不容易分散。在正常击球时,也不是很容易发现,只有已经被影响了才会被发现。这时已经晚了。静电主要来自球与台布的摩擦,尤其是母球。如果用很精密的仪器分析台面上的静电分布,就会看见一道一道像刀子割过一样的静电区,如果球总是行进在这些静电区之间,影响可想而知。所以高水平比赛的时候,比赛结束裁判会用专门的刷子清理台布,刷一下静电。 第五,鉴于球碰撞之后的行进线路受球和台布材质的影响最大,所以击打之前走位分析的方法不是现场的物理学分析,而是靠经验和球感。因而一般建议在练习的时候就使用比赛用球和比赛用台布、球案。这样的训练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球感才是在比赛场上用得上的,才可以把技术练得炉火纯青。所以培养台球运动员的成本很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