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56
- 注册时间
- 11-6-3
- 在线时间
- 71 小时
- 最后登录
- 17-3-20
- 威望
- 168
- 八通币
- 0
高中生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积分
- 756
- 注册时间
- 11-6-3
|
随着首都城市副中心定位的不断深化,通州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水”置于新城建设的核心位置,组织实施多项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北方水城。5年来,通州区在水环境建设,雨洪利用、生态治河等方面,连续获得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先进区县奖励,多项水务工程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生态治河创造优美水环境
近年来,通州区先后完成北运河、凉水河、通惠河等河道治理29公里、堤路改建41公里。建成、改造觅西路大桥、经海路跨凉水河桥等一批桥梁工程。建成东南郊水网,覆盖河道、沟渠33条、169公里,配套设施38座。完成北运河生态段部分景观及水利设施建设。配合市水务局完成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改造工程,提高了防洪调度能力,为新城核心区创造了重要的景观。通过河道治理和水利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行洪排水安全,同时也调蓄水源、提供安全优美的水环境。
强化治污提升水环境质量
通州区还先后完成了通惠河北部城区污水截流工程、北运河补水净化工程,实施了河东再生水厂工程。3个项目日截污处理能力10万吨,配建管线30公里。新建乡镇再生水厂3座,使全区乡镇再生水厂达到8座,总日处理能力6.2万吨。建成42座村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6135立方米。
此外,通州区与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对碧水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积极推进升级改造。成立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通州分中心,具备独立水质检测化验的能力。
饮水改造城乡供水皆安全
5年来,完成85个村安全饮水改造和3座集中水厂扩容;全区21座乡镇供水厂全部实现在线监控。针对城区供水紧张形势,完成应急供水改造工程,新增供水2万吨;完成通州水厂联络线工程,增加调蓄能力,实现“夜储昼供”。组织实施对城区应急供水事故的处理,确保了居民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与北京南水北调投资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2014年南水北调水入通州,保障新城建设。
水务大事记:
2007年实施北运河源头岛工程,形成了目前“五河交汇”现状,为新城定位及运河核心区的扩展奠定基础。
2007年以来,通州区按照新城规划的要求,在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历时7个月完成了北运河生态段6.6公里(六环路桥至甘棠橡胶坝段)河道治理,将河道拓宽至200米;建设湿地、浅水湾、生态岛、鸟岛等,形成了运河森林公园的主要框架。
2008至2010年,利用区位优势,通州区积极争取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东南郊水网工程。该工程涉及通州、大兴两区,而通州区占总任务的67%以上。通过水网建设,使区内沟渠相通、水网相连、常年有水,为新城水环境建设和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同时水网工程的建设,在汛期发挥了重要的行洪排涝作用。
2011年,结合新城发展要求,通州区编制完成《“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配合运河核心区建设,编制了《通州新城核心区防洪规划》,积极协调使《通州新城核心区北运河(新北关闸——京秦铁路段)堤防工程规划调整方案》获水利部海委及市水务局的同意和批复,为核心区发展拓展了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