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8700
- 注册时间
- 06-5-27
- 在线时间
- 272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3-2-6
- 威望
- 3624
- 八通币
- 234
副教授
- 积分
- 38700
- 注册时间
- 06-5-27
|
文章提交者:古得曼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无意义的“瞎忙”与无休止的“折腾”
作者:邓敬雷
如今,中国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中国人,见面不再问“你吃了吗?”取而代之的是“忙什么呢?”一般回答:“瞎忙”,有许多人为了表现自己有出息、有成就和不同凡响,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挺忙”,其实没准挺闲的,在官场中更是如此,只有忙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与众不同。
在机关里最多的工作是开会,这也是所有的吃皇粮的人几乎天天要忙的事情。小会小忙,大会大忙,要筹备一个会,要花费很多人很多时间,可能还要成立一个筹委会、会务组等专门机构,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大到会议的定调、向上级请示报告和对外宣传,小到布置会场,挂横幅,写标语,座次如何安排,什么人的座位放茶杯、矿泉水和标注姓名,都需要忙乎。等到会议郑重其事地开始,来开会听报告的人手里习惯性地拿着笔记本和笔,有的还在装模作样地记笔记,有的在打瞌睡,有的两眼茫然,望着主席台出神发呆,思想早飞到了九霄云外。忙乎来忙乎去,等到会开完了,才能消停下来。而那个会是什么实际问题都没解决,毫无意义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大家都很积极、很认真地投入,没有谁有异议,有疑问,没有人思考这到底为了什么,都只管各自忙碌,干得热火朝天。大家都这样,几十年来都这样,其实,这个大会只是一个形式,是一个空壳,大家都在做无用功。
机关里最多最常见的工作便是写材料,一般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各有一个研究室,那就是专门写材料的机构。每个单位也有专人乃至专门的写作班子。一旦领导吩咐写材料的任务下来,总动员就开始了,首先专门开会研究写作思路、提纲,再组织写作班子和人员,有人专门搜集资料,有人专门打字。各人分到各自的写作任务,然后就开始挑灯夜战,许多人为此苦熬几天几夜,又喝浓茶又抽烟,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面色蜡黄拿出成果去交差,领导满意皆大欢喜,领导不满意重新返工修改,又得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文字水平不高却对文字水平要求高、喜欢较真的领导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达修改指示,让写材料的人生不如死。小意见小修改,大意见大修改,最糟糕的是推倒重来,以至于写材料的人苦不堪言,叫苦连天,自称自己干的不是“人干的”工作,眼巴巴地盼着能够有朝一日得到提拔,终成正果,跳出苦海。现在条件改善多了,像出差一样离家外出进驻宾馆,排除干扰,集中精力,聚精会神,有人负责后勤服务和日常生活,还有补贴,封闭式的团队合作,协同作战,其实,那种写成的材料除了供领导过目,或偶尔一用,即告完成使命,作为材料和文件下发基层单位和干部手中,也是废纸一堆,最后放在办公室哪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有很多人天天忙乎这个,殊不知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只是制造了文字垃圾,浪费了宝贵的纸张。
机关经常性的活动是参观访问,组织众多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去学习考察,有时甚至是远道而来,人数众多,络绎不绝,开动的大轿车都可以排成一个车队,规模和气势均让人感到好象是在办一件神圣而崇高的事,其实对象原本就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花架子,一个人为的人造景观,一个虚拟的世界,起不了任何真正有意义的作用。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传统教育、革命精神教育、警示教育在今天能起什么作用?
中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自家的优良传统。从中央到地方的头头脑脑都喜好此事,而且还是作风清正廉洁、扎实正派的表现,大到总书记和总理突然一天冷不丁从天而降,离开北京城中南海那戒备森严的中枢首脑禁地,坐在了遥远的东北、西北贫穷偏僻落后的某地方某一农户家里,拉家常,包饺子,吃饭喝茶,或出现在某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城市的街头巷尾,让草民百姓感觉如神话一般。中国之大,让一二个日理万机的最高首脑奔波劳顿,实在得不偿失啊!其实只要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允许民间独立的报馆刊物和出版社存在,发挥舆论监管的宽泛作用,何愁任何民间疾苦声不能上达天听呢?
我在机关时,每年都要尾随大队人马,由一定职务的领导带队干一件什么可笑的事情,那就是“送温暖”,去贫困地区扶贫。大家一同出发,浩浩荡荡,朝着扶贫对象开拔,甚至是跋山涉水,劳民伤财地折腾半天,无非是给那里的贫穷人家送一袋米,一桶油,一百元钱,然后让为首的领导在摄像机前握住大爷大妈的手,说一些党和政府关心关怀的话,而对方也在摄像机、话筒和录音笔前说一些感激党和政府关心关怀的话,就像演戏拍电影一般。这种杯水车薪的施舍式的扶法是永远解决不了“贫”的问题的。
成批成批地抽调大量的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这又是一道机关的风景线。上级机关的干部下到基层和一线,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据称可以提高觉悟、素质和能力,有的甚至专挑偏远的艰苦地方。中共历来重视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和重用干部,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一套貌似正确实则谬误的理论和做法。中共自视若珍宝,笃信不疑,迄今不改。事实上,中共的官吏无论德与才,都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差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中国历史上专制王朝均有数百年的寿命,其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可从未见如此这般的规定和做法,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青年时期可曾到哪个基层锻炼否?世界民主国家更不可能有如此举动!一流的政治家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没有一个是靠如此途径涌现产生的。
还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培训。拨经费,找场地,请老师,编材料,把有关人员集中到一个地点,什么都不干,专门接受时间不等的培养和训练。实际上,每个人成年以后,大凡智力和情感方面的东西均已成型,如何能靠那临时性的、七拼八凑的培训来“提高”和“更新”?实在是十足的徒劳无益的想当然!如真想改善和塑造人的素质,完全可以把宝贵的资源和力量提前到人的早期教育啊!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事倍功半的成人教育。
名目繁多的研讨会(班)让人眼花缭乱。打出有吸引力的旗帜和招牌,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名义和理由,专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所在之地召开,邀请一个或若干个有着种种头衔名气的专家学者,来壮大阵容,虚张声势。其实只是赚钱创收的好办法,因为那报名费委实不低,除了食宿交通一概自理以外。大老远来了,大家坐在一起,一个个轮流地讲一通套话、官话、废话、假话,就是没有真话,然后再拔腿走路,各奔东西。就是那个别在白忙之中抽出时间大驾光临的有着令人敬畏的地位和荣誉的一流明星学者,水准和表现亦让人大为失望!参加过研讨的人都有相类似的经历和体会,谁能说自己在当中收益匪浅,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收获呢?
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热衷于评比,评优秀,评先进,然后再颁奖,几十年来乐此不疲,热闹非凡。我无法想通的是,一级一级评出这么多的模范、典型、榜样,发了这么多的大大小小的奖,中国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为什么如此堪忧?中国的事情为什么仍然如此积重难返?让人不得不对那些自吹自擂,莫名其妙的评优颁奖深深地怀疑!
不管是什么单位,年年都要忙乎考核,无一例外。不停地开会,填写一大堆表格,再实行末尾淘汰制,打击、排斥异己和对手,弄得个个诚惶诚恐,人心惶惶,彼此之间提防、戒备、猜疑、算计,大家都高度严肃紧张,一本正经,有经验的人亦处之泰然,结果肯定的是,往常人缘好的人优秀,平素人缘差的乃至得罪人的人不称职。什么德能勤绩,完全取决于人际关系好坏,大道理是说给傻子听的,实际操作就完全是另外一番图景。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学校里的文史哲尤其是政治课的教师风风火火地忙于备课讲课,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借助了现代技术手段和工具,无奈讲的都是言不由衷、不能自圆其说、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走进课堂,站在讲台,可悲地把神圣纯洁的教书育人变成了单一的为了稻粱谋的求生存的手段和职业,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也根本不把教师的讲课当回事,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在混日子,师生都觉得很空虚、很失落、很乏味、很无聊,但双方都在凑合,既不误人子弟,子弟亦不误人。
有的人为了名也为了利在拼命写文章,投稿发表,也在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气写书编书,真的还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与世隔绝,闭门造车,坐冷板凳,耐寒窗苦,一旦成果出来,踌躇满志,可惜无非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未曾有半点真知灼见,其最终带来的只是耻辱。当然,让莘莘学子蒙羞的是不允许学术自由、独立思想的专制统治,白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瞎耽误功夫。
还有那一部又一部的大制作的电影电视剧,明星大腕云集,各大媒体热播,动辄投资几百万上千万,可惜,拍出来的要么是政治标准第一的意识形态的附属品,要么就是编剧和导演胡编乱造的毫无艺术性的庸俗低级的次品废品,整个文艺圈充斥着一群群完全没有责任、道义、良知和头脑,只知道享乐和快活的行尸走肉,不乏流氓、文盲、男盗和女娼。不知道他们花费的是谁的钱,不管是不是民脂民膏,反正是对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
|
[ 本帖最后由 二十号院 于 07-12-24 19:5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