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一大波名校“袭”向通州

查看数: 16023 | 评论数: 12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15-7-21 13:55

正文摘要:

随着通州北京行政副中心位置的确定,为配合疏解城市人口压力,名校作为人口疏解配套优质资源,纷纷驰援郊区县,提升郊区县教育的吸引力。同时,在京名校也在谋求自我突围的同时,承担起人口外迁的重任。比 ...

回复

lill 发表于 15-7-23 08:45:46
挂羊头卖狗肉。。。。老师都是新招的
溜溜球007 发表于 15-7-22 22:36:46
JQKA123456789 发表于 15-7-22 09:33
乔庄小学怎么没人提呀,别总吹牛逼,干点正事。

是啊,还有杨庄小学号称是永顺中心小学总校,破的不能再破了,咋就不管管呢。就知道成天的吹。
南方飘来 发表于 15-7-22 20:48:08
只要JJJ的发展战略在,通州是唯一的选择。
南方飘来 发表于 15-7-22 20:46:11
都是看习大大的意思,只要像建浦东那样建设通州。。。北大想来,可能还没地了呢!

。。。复旦、交大在浦东要块地那是难度大大的。

真是中央发力通州,人大、传媒那是赚大了!
nirvana4条1号 发表于 15-7-22 17:39:01
校区当然好了,所谓分校就是贴牌!
smartgear 发表于 15-7-22 15:35:43
据路边社报道北影要泡汤,本来还想通州多了个看美女的地方呢。
一鸣悠仙阁 发表于 15-7-22 13:36:46
为啥朝鲜没有中国好呢,因为朝鲜处于社会主义 低级阶段(还没搞明白啥是社会主义),  为啥目前中国 没有 美国好呢, 因为我们处在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好像明白点啥了)。  为啥通州 考生的成绩不好呢, 因为我们正在抓紧努力,那啥时候 我们也能到达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呢? 答曰:我们万里长征,才刚起步, 估计我们是看不到了,估计也许大概可能会有人能够看到吧 。 那我们通州帝国的教育事业啥时候能赶超顺义呢,答曰:估计也许大概就在不久的将来............................................................
JQKA123456789 发表于 15-7-22 09:33:02
乔庄小学怎么没人提呀,别总吹牛逼,干点正事。
tom161566038 发表于 15-7-22 09:09:42
讲了这么一大片,不还是一开始早就知道的那两所吗,人大和北影。。。。
英翔 发表于 15-7-22 07:58:59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kiss云端 发表于 15-7-21 18:15:16
昌平的高校真不少
标准状态 发表于 15-7-21 13:56:07

高校篇

近些年,高校在京郊开疆拓土屡见不鲜。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高等教育资源向行政副中心疏解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外迁,一方面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也在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中重新布局谋篇。

□现状

多所高校早已外迁

除了中小学优质资源的倾斜外迁,过分集中的北京高等教育资源也将面临重新配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下,高校外迁一直是传言的焦点之一。哪些要外迁,迁到哪里去?这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不过,有不少高校已经在京郊有了新校区,他们是否也要重新面临“迁徙”?

记者了解到,北京不少高校早已外迁,比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都在北京市房山区的良乡。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距天安门广场约30公里,

占地面积3000余亩。在校生达3万多人。此外,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均在良乡大学城建立了新校区。

除了良乡,北京市委、市政府还在2001年10月,批准在昌平沙河地区建设高教园区。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本部即在昌平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也在昌平,总占地面积约为近79万平方米。

目前,地处通州区的大学主要包括北京物资学院、北工大实验学院和通州分校、北工商嘉华学院等本科院校以及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几所大专院校。

部分高校计划外迁

还有一批高校正在计划向郊区搬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曾向媒体证实,的确将在昌平建设校区,目前选址已经完成,地址将在昌平的高教园区。中央民族大学也将搬迁到丰台区王佐镇,总用地面积拟约1210亩,在校学生规模约1.3万人,主要以安排本科生、预科生为主,同时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此外,早在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与平谷区政府签约,

决定该校第二校区暨轨道交通创新基地落户马昌营镇科研产业基地。

地处北京,与天津、河北均接壤,通州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选址潞城镇,占地1900亩,约为人大老校区的两倍左右,地铁6号线也已经连通到了新校区的边上。学校将按照五大学部规划,近期招生2万人,远期最大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一些高校走得更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除了外迁北京郊区,还有一批高校走得更远。

据报道,最快下个月,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校区将开工建设,校区的选址就位于南戴河片区,占地720亩。而在北戴河新区官网的“新区要闻”中,还有多条涉及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到新区考察的动态消息。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今年首次招生,包括北京等全国18个省区市的120名本科新生9月将要在那里就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曾在校内讲话中透露,农大计划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建设一所新的中外合作大学;北京

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计划在深圳建设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在日本东京池袋的分校,今年4月已经开始招生;清华大学则让清华园“走出亚洲”,在美国的西雅图创建全球创新学院,成为首个到美国办学的中国高校。

未来,除了跨地办学,招生也将有所倾斜。《北京市教委2015年工作要点》就提出,要推进与天津、河北两地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协商机制,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此外,市教委还将支持北京市属高校在河北省适当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探因

作为疏解人口的配套教育资源

日前,北京市委全会正式公布,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规划中提出,要配置更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

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州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新城建设水平还不高,与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医疗教育资源方面,在已经有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

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年初,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就曾表示,未来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会结合服务对象或疏解人口的需求,“以消费为前提”,而不是把薄弱部分送出去。具体而言,就是为了被疏解的人口在当地落地,而相应配套教育资源。

有专家认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要通过迁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等功能,来实现高教资源方面的有效疏解。

现有校区无法适应办学需要

对于高校纷纷在京郊甚至外地开疆拓土,有高校负责人表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北京人口增长、大学扩招导致很多高校原有规划已无法适应办学发展的需要等。比如北京化工大学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现由3个校区组成,但总占地面积仅812亩,办学空间狭小和三址办学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北邮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该校有关负责人透露,自2010年起,他们就扩招了本科生,规模增加了300人左右。学校虽然拥有多个校区,但已很难容纳这些学生,于是便新建沙河校区。记者注意到,今年,北邮部分专业的新生,就将在沙河学习、生活两年。

□进程

传言颇多校方称“无时间表”

尽管外界传得沸沸扬扬,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外迁都是板上钉钉。

对于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称其新校区选址潞城镇。据《北京商报》报道,人大通州校区建成后,将与海淀校区一起构成人大在北京的东、西双主校区,共同承担人大的教学科研任务。按照规划,坐落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前北营的人大新校区,占地总面积128公顷,近期规划招生2万人,远期最大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将来将与如今的西校区共同构成人民大学在北京双主校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并且,记者在人民大学的官网,也看到东校区(通州新校区)筹备工作办公室,且今年6月4日还有更新消息称,东校区项目进展情况及控规调整过程中重点考虑的事项,将报送北京市政府审批。但是,记者近日联系人大宣传部采访东校区工作事宜时,工作人员的回应却是,目前征地等手续还在进行中,搬迁事宜尚无时间表。

北京电影学院情况也类似。早在2013年,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电影学院的签约仪式上,就有消息传出:北京电影学院位于通州宋庄的新校区当年将破土动工,首期预计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根据当时校方的说法,北电的新校区已经确定落户通州区宋庄镇,当年即将开工。

当时校方透露了很多新校区建设的细节,比如占地500多亩,比现有的校区大4倍,建筑概算20多亿元,校区内将建成80米高的电影大厦,内设中国第一个电影教育博物馆。比如新校区将分三期建设,首期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主要承担本科生以及新设专业、交叉学科的教学。老校区将主要进行研究生教育等。

但是,上周五记者却从北电获悉,目前一切都还没有确定,校区也并没有开始建设,学校正在推进之中,甚至有传言称学校的新校区所在地“不一定是通州”。

同样的情况还有北科大、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尽管有传言称他们要在北戴河办学,在北戴河新区官网的“新区要闻”中,也看到了有关他们去考察的动态消息,且有地方媒体放出风声称部分高校和新区达成意向,但是当记者去采访核实时,得到的消息却一律只是“学校方面没有意向”或者“只是考察并没有签协议”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在高校跨地办学的背景之下,多地都在争抢,希望更多高校落户本地区,以带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但事实上,高校异地办学,需要多方协调,并非易事。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张晓鸽孙雪梅任珊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15 09:08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