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建设] 通州建生态低碳国际新城 区域产业发展是关键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12

帖子

12

八通币

博士生

Rank: 8Rank: 8

积分
9617
注册时间
10-1-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09年 发表于 10-9-2 07:4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技日报》:本文主要通过通州发展论坛中嘉宾对通州发展的建言进行总结归纳,描绘通州未来发展轮廓。
近日,由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通州区主办,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等单位承办的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新使命 新定位 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新城使命、通州新城建设发展理念与模式创新、通州新城品牌战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对于通州国际新城的建设目标,与会诸多专家认为,发展生态低碳的产业类群,是通州国际新城下一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谋划国际新城
  通州是首都的东部门户,区域面积912平方公里,大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相当,全区常住人口109万,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亿元。通州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为通州区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中承担更多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此前,北京市提出,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内国际优质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按照这一部署,近年来通州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
  据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介绍,通州区对新城规划进行系列科学论证,在更高水平上谋划新城发展。邀请了30多名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大师,运用国际最新城市设计理念,围绕通州新城规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初步完成了运河核心区规划深化方案;委托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院所,围绕新城建设与“十二五”发展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编制专题规划,为新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率先启动运河核心区五河交汇处的建设,加快推进土地一级开发、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远表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是北京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十二五”时期,通州区要抓住“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的宝贵契机,初步建成极具文化魅力、体现绿色低碳、彰显城市品位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据张远介绍,未来通州区发展要坚持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打造地上、地下多种形式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M1、M6、S6、R1等轨道交通建设,优先解决运河核心区交通出行问题。大力推进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核心区河流景观绿化、街道景观绿化等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提升通州新城生态环境。积极加强区域供电、供热、燃气、电信、垃圾处理及环卫等设施建设,为新城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要发挥规划和政策的调控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通州新城产业发展环境。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研究通州运河核心区在全市的产业布局,引导培育通州高端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增长点。推进“千人计划”及海外学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鼓励高端人才在通州集聚。
  通州被寄予厚望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是简单地模仿已有世界城市的形态和发展路径,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北京建设成为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通州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处北京东西发展轴和东部发展带的节点位置,又是北京与环渤海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通州拥有比较充裕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良好,近几年交通条件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州拥有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较好的经济基础,这些都为通州区在未来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表示,要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地规划建设好通州新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通州新城规划和建设要体现“低碳”、“绿色”理念。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通州建设成为展现21世纪新一代城市风采的新城市。
  通州新城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产业发展要瞄准高端化、低碳化和服务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和绿色发展,为首都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周正宇希望,通州能充分发挥新城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引导农民通过城市化建设,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更好地、持续地富裕起来,使新一代农民转变成为有房住、有社保、有资产、有工作的新市民,让广大农民从通州新城建设中获益。
  通州要发挥好推进北京与京津冀环渤海其他区域合作的“桥头堡”作用,把产业结构调整融入京津冀以及环渤海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之中,逐步实现与滨海新区、曹妃甸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基地的联动发展,为通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发展是关键
  在通州区的规划中,通州新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为:一是要优化提升一产,二三产业并重,突出发展现代通讯;二是要提升一产,集聚二产,做强三产,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无论是从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还是通州新城服务首都经济、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来看,通州新城的产业发展方向都应当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优先和主要的位置,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优化提升一产二产,集聚做强三产,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侯云春说,通州新城的产业发展方向应该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率先实行以二产为主向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变。通州首先应该成为面向北京,面向环渤海,面向全国,乃至面向世界新的商务中心,大力发展高端商务,重点支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后代服务、信息服务、会展以及休闲服务业等。
  侯云春还表示,通州新城在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等方面也有条件,具有优势,也应该大力发展。
  而在发展路径上,侯云春建议通州新城产业发展应该走园区化的道路。园区化通过共同管理,使园区的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提供公共设施的利用水平,有利于清洁生产,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环境和治理,也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通州新城的产业发展应该走园区化的道路。
  据悉,目前通州新城已经规划八个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对装备制造、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新材料等产业聚集和发展必将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低碳环保的思路,也被侯云春所推崇。侯云春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低碳产业作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大力投入的领域。通州应该在低碳方面走循环经济生产的路子。
  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国际新城建设
  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通州向现代化国际新城转变,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表示,国际新城建设应该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和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吴忠泽说,应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核心目标,确立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战略主导地位。生态优美、环境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技创新是城市现代化的不竭动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建设要依托首都,衔接环渤海的独特优势,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京津冀乃至环渤海的创新中心,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型城市、知识型城市成为国际化新城鲜明的特色。
  在具体落实中,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要贯穿低碳、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以低碳排放为主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要通过新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提高城市建筑节能水平。加大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轻城市发展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压力。积极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提升生态环境检测、保护和修复能力。结合对运河水系的保护,加大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利用,形成水系保护与产业发展协调的良好态势。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布局是城市经济的灵魂。吴忠泽表示,产业体系路径的选择关系城市的未来,必须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要把握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按照新城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招商、生态招商,高起点制定产业招商目录,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的产业,特别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
  吴忠泽建议,坚持开放创新,不断提升继承国内外优势资源的能力。通州区的经济发展定位要充分考虑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善于吸纳和继承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优势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促进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移动。开放创新已经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核心能力,通州国际新城的建设要充分把握全球化的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面向全球广纳人才,明确津冀与环渤海发展的联系,有效整合上游和下游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5-30 09:17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