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3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招贤桥(福建省)

[复制链接]

1072

主题

5508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277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11 17:2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泉州西门外潘山村的背面,有一座长约十丈的石桥。相传郑成功当年揭竿起义抗清时,曾经在这座桥上树旗设案,招纳各方豪杰贤士,所以附近群众就将这座桥称为“招贤桥”。
原来在明朝隆武二年秋季,清兵越过武夷山大举入闽,攻陷福州、兴化(即今莆田)等地,一路烧杀掠抢,百姓饱受祸害。当时,身为明朝重臣的郑芝龙,不但自己变节降清,而且诱劝他的儿子郑成功一起归降,并说清朝的亲王要封他为“闽粤总督”,大印已经铸好,要他赶赴福州就任。郑成功一见父亲郑芝龙奴颜媚骨卖身求荣,不禁义愤填膺,连夜离开安平镇(即今安海镇),决定揭竿而起,背父抗清。
为了招集四方英豪,扩充抗清义军的实力,郑成功十分注重招纳四方贤才义士,于是便在丰州孔庙前竖起“招贤”旗帜,并命人在行人经常往来的一座石桥上,摆了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只盛着清水的碗,碗的旁边放一口宝剑,一支蜡烛,一副火刀、火石。郑成功亲自吩咐两个在那里守候的亲兵,只要看见有人过来动这方桌上的东西,就立即前来禀报。
头两天,经过这座石桥的行人倒是不少,只是不知道这方桌上的宝剑、清水等物有何妙用,一个个好奇地看了一下就走过去了。
到了第三日,正当晌午时分,只见有一位挑鱼大汉,大步流星地朝石桥走来。这个大汉身穿褐衫,头扎汗巾,生得体格魁梧,气宇轩昂,不慌不忙地走近方桌前,把肩上的鱼担子放在一边,对着桌上摆着的清水、蜡烛、宝剑等物观看沉吟了片刻,两道剑眉一扬,便伸手抓起那把宝剑,把那只盛满清水的碗一剑击碎,接着又拣起火刀、火石,“咔嚓”一声,点燃了蜡烛。这时,守候的亲兵急忙去向郑成功报告。郑成功闻讯大喜,立即亲自前来桥头迎接,含笑问道:“壮士高姓大名?”
那大汉答道:“小名陈永华,祖籍同安,仰慕国姓爷威名,举旗招贤纳士,特地前来投奔。”
郑成功问道:“不知壮士以剑击水、引火燃烛,有何时用意?”
陈永华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宝剑击碎清水,以喻‘反清’;火石点燃蜡烛,以喻‘复明’。国姓爷所寓深意,令人钦佩!”
郑成功一听,更加喜出望外,眼前这个挑鱼大汉,果然是个才智不凡、志同道合的义士。郑成功不禁连声赞叹道:“难得壮士有此胆识,何愁不能收拾破碎河山!”于是便将这位大汉招为军中谋士。
从此以后,郑成功设案招贤的故事,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东南沿海,许多爱国志士纷纷前来投奔。“招贤桥”上所招集的英雄豪杰,有不少人后来成为义军中出色的将领,在郑成功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的事业中屡建战功。
    (张希东搜集整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9 04:44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