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家居频道首页
家居论坛家装讨论我晒我家家装日记效果图红黑榜家居建材家居活动商家论坛
查看: 186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装日记] 家居装饰注意,宝剑是镇宅还是凶器?今天终于有结论

[复制链接]

6

主题

25

帖子

0

八通币

小学生

Rank: 2

积分
124
注册时间
10-10-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不得不愛 发表于 15-4-8 13: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宝剑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很讨人喜欢,是否要家中放置宝剑宝刀,就有人持有不同意见了:镇宅吉祥物?还是伤人凶器?
    经常听到过有人说剑是兵器,是凶器,放在家里不好。也有人信奉剑是吉祥之物,可以镇宅辟邪,保家宅平安。
    同一个东西,为什么会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个还是要从中国古代文化根源上去分析!(谈古论剑微信号:dongxxx001长按复制)
    在之前,宝剑不分家,宝剑可大致分为战场用和社会生活用,二者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应用场合不同。战场上,宝剑是士兵作战的工具,是宝剑最原始属性的直接体现。社会生活中,宝剑用于厮杀的原始属性大大弱化,作为一种历史符号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涵义。东周在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堪称中华历史最为璀璨耀眼的时代,一般也被认为是中华剑文化的形成时期。回溯至春秋,其时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激荡,贵族佩剑习气蔚然成风。正史中记叙了渔父却剑、季扎挂剑、冯谖弹剑等鲜活的历史片段,在历史传闻中记录了欧冶、干将、莫邪等铸剑师的高超技术以及薛烛、风胡子、曾从子等相剑师的传奇事迹,这充分反映了剑在这段时期大流行大发展的客观史实。宝剑,俨然成为拜物教的崇拜之神。



    帛画贵人驭龙图(贵族男子头戴峨冠,腰佩长剑驾驭龙舟)
    湖南博物馆
    不论是历史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在这样一个事实:贵族佩剑尤为奢华贵重,往往集实用与装饰于一身,充分彰显其不凡的地位。庄子说:“夫有干越之剑者,匣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战国剑椟,又称为剑匣,存放贵重宝剑之用
    《越绝书》中记载,伍子胥的剑价“值百金”,越王的纯钧剑更是“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都不肯换的!制作精良的宝剑往往成为礼赠赏赐的礼物或战争掠夺的对象。如今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光剑,就是这一时期佩剑的典型代表。由于成年贵族男子佩剑成风,所以佩剑与加冠类似,逐渐成为贵族成人礼的仪式之一,如《史记》载秦王成人时“己酉,王冠,带剑。”由此可见,剑在当时不但不被人视为不祥之物,还被升华到身份地位的象征。



    吴王夫差剑、吴王光剑
    许多人都知道,汉朝有传国玉玺和氏璧,却鲜有人知道汉朝的传国之宝其实还有斩蛇剑。汉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有拔剑斩蛇故事。关于斩蛇剑,《西京杂记》中说,“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此剑不但外装华丽,而且也注意剑刃的保护,每十二年做一次研磨抛光。关于此剑的下落,根据《晋书》记载推断,斩蛇剑可能毁于晋惠帝元康五年某天的一场武库火灾。斩蛇剑既是传国之宝,当然也是刘汉帝室的传家之宝,不难理解,刘汉帝室也必然会视其为开国祥瑞之物了。



    西汉马王堆出土彩绘剑架,摆设宝剑之用
    先秦至两汉,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剑逐渐被铁剑所淘汰,更由于汉代战法的变化(从车战逐步走向步战再走向骑战),铁剑又很快衰落下去,环首铁刀勃然兴起。不论剑衰还是刀兴,汉代社会的尚武精神、王侯将相佩带宝剑的流行风依然不减当年。
    著名古兵器研究专家钟少异曾指出:“汉人佩带宝剑,不仅以之防身卫体、标帜身份,而且他们认为,宝剑一类的兵器可以震慑鬼神,随身佩服,能够祛凶辟邪、平安吉祥。”(谈古论剑微信号:dongxxx001长按复制)
    1974年,山东苍山出土一把东汉钢刀,刀脊上有错金隶书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该刀现存国家博物馆。铭文中“湅”通“炼”,“吉羊”通现在的“吉祥”,“宜子孙”三字为锈所掩,后经X光透视显出。从铭文看出,这把丙午日造的环首大刀不但吉祥,而且吉祥都可以带给子孙了!



    东汉30炼环首刀样式及铭文·国家博物馆
    1962年,在日本奈良天理市栎本古坟的古墓中,发现了一柄东汉中平年间(184-189)中国制作的铁制环首刀,刀身镌有“百炼清刚,上应星宿,下辟不祥”等金错铭文。这柄刀的形制、铭文格式,与出土于我国山东苍山的东汉永初六年环首刀基本相同。



    日本出土中国东汉百炼环首刀及铭文图
    1978年江苏徐州铜山所出东汉钢剑,茎部有隶属错金铭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孙剑□”,另一面阴刻“直千五百”,“□”为字迹难以辨认。此剑现存徐州博物馆。在此斗胆猜测,“孙剑”之前的“□”字配上这二字,是否也是“宜子孙”之类呢?有学者考证,与建初年号相接的汉明帝时期,史料记载当时一斛粟值三十钱,以此价格计算,则一千五百钱足可买50斛粟。按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一书中论证的计量单位换算过来的话,50斛约等于现在的675千克,相当于4个人一年的口粮有余。――由此可见此剑的贵重。
    曹操《内诫令》言:“往岁作百辟刀五枚,吾闻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也。”有学者指出,百辟刀中的“辟”字是“嬖”的假借字,是折叠锻打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百辟”就是“百炼”,“辟”就是“炼”。我觉得可能“辟”字通“避”,“百辟”,就是“百炼利器以辟不祥”的简称,即“百炼避邪”的意思。这是因为在出土的宝剑来看,铭文多为“卅炼、”“五十炼”、“八十炼”,尚未见到“卅辟”、“五十辟”之类的称呼。
    其后魏晋南北朝大乱、随后隋唐中间的安定、直至再次进入五代十国混乱状态约六百年间,中国大地尚武精神依然不减。唐代李白有诗曰“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也客观说明了唐代即使是一般百姓也会佩带宝剑的社会现实。
    (谈古论剑微信号:dongxxx001长按复制)
    然而自宋以后,中国走向文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宋朝强化文官治国的一贯策略,二是游牧民族为征服中国而采取腥风血雨的高压政策,三是火器的兴起对冷兵器尤其是宝剑使用空间的排挤。明清,宝剑实用功能进一步受到限制,装饰日趋繁复,逐步奔向更加世俗化、商品化的方向。至此,开始大量出现象征福禄寿喜等吉祥寓意的葫芦剑、福寿剑、鸳鸯剑之类,用于镇宅、随嫁、装饰等功用了。



    剑身的葫芦(与福禄谐音)纹饰·明



    葫芦型剑首·清



    福寿剑(蝠与福同音)·清



    鸳鸯剑(俗称双剑,两口剑同入一鞘,寓意双宿双飞)·清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无论是皇宫贵族、官吏、平民,甚至爱侣之间宝剑都是他们身份象征、文化阶层的衬托、个人意愿期待的寄托。所以说,宝剑宝刀肯定是吉物,利宅利身,我们大可放心收藏赠友。
    作者:谈古论剑(微信号:dongxxx001长按复制)交天下朋友,聊天下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8 11:26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