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72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历经沧桑的军粮经纪密符扇

[复制链接]

1072

主题

5508

帖子

491

八通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6256

暖阳志愿者美食达人育儿达人2015喜羊羊猪猪侠金牛座(4/21-5/20)双子座(5/21-6/21)同生缘八通官方最佳活动组织奖探店先锋队员美食达人Super麻豆摄影达人购物分享之星甜蜜爱人爱show低碳达人闪耀童年

注册时间
11-9-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罗儿 发表于 14-10-11 16:5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军粮经纪密符扇在我家珍藏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饱尝风光岁月,但也经历了命途多舛,凄凉悲哀。风光岁月是自雍乾盛世至道光前期,90多年间,军粮经纪密符扇验证了三亿多石由大运河漕运而来的东南各省粮米,见证了通州石坝漕运码头的忙碌与繁荣。道光二十年(1840)遭受英法联军打击的大清王朝,败象显露,到通州的漕运南粮逐年减少,军粮经纪密符扇的风光也江河日下。就在漕运日衰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先高祖陈培芳参加了丁末科在通州贡院的春闱乡试。在乡试中当枪手代人中举,发了点意外之财,自己也中了副榜榜首拔贡功名。先高祖用这意外财中的3000两白银,买了军粮经纪产业。前任经纪在交接时,将作“身份证明,验粮执法凭据”的军粮经纪密符扇,连同斛斗升等量器移交给先高祖。先高祖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失掉了举人功名,却得到养家糊口的经纪职业。自此按部就班上坝验粮,日子也算平静。至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前锋直抵张家湾。屯驻后的英法联军四处强买,甚至掠夺耕牛,惊扰乡民,并声言穿过通州城去找中国皇帝,城内外民众惊恐不安。知州萧履中想找洋人交涉。先高祖以拔贡功名商民代表身份,佩带军粮经纪密符扇协同萧前往张家湾找英法联军。到铁锚寺与英通译官巴夏礼交涉。交涉中巴夏礼了解到军粮经纪密符扇上所画符号,如同代表一个个群体的族徽后,不禁微露惶惶之色,显出惧怕民众思想,骄横之态顿减。在唇来舌往的交涉中,英方承诺按市价去张家湾集市购物,也不穿城而过。经过这番交涉,使孤悬敌后的通州城,能够关城门过日子,未受侵扰,真得托军粮经纪密符扇的福,值得庆幸。但人们想不到的是咸丰十年兵临城下只是一场小惊小吓,而更大的灾难则是30年后的庚子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岁在庚子。那年一个暑热夏日凌晨,熟睡中的通州城人被轰隆的炮声吓醒,不久传来洋兵已冲入通州城消息。处在僻静处寺庙旁的我家,时时听到枪声。曾祖父决定,由他随身携带密符扇躲入华严寺,祖父带领全家族躲向北乡。就在避祸几天后,人祸突降。回家取物的曾祖父,被俄军点燃的火药库爆炸震倒的房山砸在墙下,后被寻觅而来的老方丈抬回庙中。刚刚苏醒的曾祖父询问军粮经纪密符扇情况,老方丈告诉他,密符扇安全已代为妥善保管。曾祖父听后眼皮渐合。老方丈把脉,脉象渐无。派弟子喜峰小和尚出城寻人报凶信。祖父得知连夜潜回城,草草处理罢丧事,取回曾父以性命为代价保全下来的军粮经纪密符扇,为怎样再保全它大费心思。左思右想,战乱中哪里都不是收藏之处,唯有把它骨扇分离,将扇面妥善包裹,随身携带最为稳妥。祖父回到双埠头村,老两口轮换携带,晚间放炕头。近寒冬回到家暂安放佛龛中。寒冬过春日来,被烧的仓场衙门、被毁的坐粮厅、四员厅,荒芜的中、西仓不见有人整理。州同州判通州的管粮官员无任职人。祖父找同行经纪大多不存,能寻到的也不知底细。提到军粮经纪密符扇,不是说丢了就是毁了,说命都难保还保顾了它。无奈何进京打听,京城的仓场总督衙门颓垣败舍空无一人。巧遇在家赋闲出家闷逛的昔日坐粮厅小吏,他说漕运已废,漕粮大部折银交纳,少量由天津用火车运到丰台。无奈的祖父回家带好军粮经纪密符扇扇面和少许盘缠,抱着一丝希望几次徒步到丰台寻觅验粮路子,都不得其门。好不易找到管事的,想出示密符扇(面),对方连摆手,不屑一顾。偶然碰到洋人对密符扇似感兴趣,掏几张花纸想交换。祖父连忙收起军粮经纪密符扇急闪快躲。一洋服留辫的中国人说祖父真傻,那几张英镑可抵上百两银子。祖父想卖掉它也好换饭,够苦度两三年日子。陡忆曾祖父命丧洋鬼子之手,决不容洋鬼子染指军粮经纪密符扇。春日前后数次奔波,使老人身心疲惫幻像频生。圆明园废墟黎明遇鬼吹灯,八里桥月夜现双桥,半夜时在家门口碰到鬼打墙。祖母和父亲连说带劝,更主要的是将到五月节,运河边漕船踪影不见,祖父才死下心与全家四口苦度时光。俟后渐知灾难祸首是李鸿章,是他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致。恨洋人、怨汉奸当道朝廷不明。发牢骚也无补于事,家中已卖得无长物,只剩下军粮经纪密符扇扇(面)与它的伙伴——通州漕运粮道图、漕运底账等验粮用物和些旧书。面对它长吁短叹,叹它风光已是昔日花,叹它只能与全家共过凄凉生活。
辛丑条约伴随着日落西山的大清王朝不满十载,大清退位改元中华民国。军阀混战更搅得民无宁日,今日换派,明天兵变,砸商店、闯民宅家常便饭。我家当年穷的只剩一口锅,没什么值得兵们抢的,倒是军粮经纪密符扇和它的伙伴怕被乱兵毁掉。一家人发愁无处收藏这些“宝贝”。房梁上怕房漏。地缝中怕潮湿,家徒四壁明放着更不行。忽睹书籍有了办法,把密符扇面和扇骨夹在书卷中装入铁盒,外裹油布藏在碎砖堆中。祖父细心呵护碎砖堆,直至发现铁盒锈坏漏水,才把内里的“宝贝”转移。在艰难岁月中,曾有机会卖掉军粮经纪密符扇,换得安逸,但祖父坚决不允。事情发生在民国初年。当年父亲在前门洋广货铺子当店员,认识一个古董行朋友,愿用东四一所小三合院,交换军粮经纪密符扇。当祖父得知对方是为伦敦博物馆搜集中国文物时,大发雷霆,骂父亲无耻忘本,忘了亲人是怎样死的。亲人临死犹伸三指,示意(灭秦者)三户楚,喜峰和尚是证人。父亲指天明誓,有生之年呵护军粮经纪密符扇,国不强,政不明,处不安不能露头,不能出国离土。这番话要传之子孙。此后袁世凯闹洪宪,张勋复辟闹剧年间(1915~1917),也有些人搜集皇权时代旧物,父亲不为所动,坚守誓言。
转眼到了1937年一个暑热天,日本双膀飞机在空中盘旋。只记得前院大嫂子和母亲,把我拉到屋内前沿炕北蒙着被子的方桌下。母亲还把一个梳头匣塞给我,匣中就装着密符扇面和扇骨。娘儿几个紧紧蜷伏在方桌下,只听噼里啪啦枪声响,突然又轰隆一声。事后才知道离我们藏身处不足30米的李家门前,日本飞机扔了颗炸弹。日落西山时分,母亲叫我背着大漆描金梳头匣,娘几个沿着街巷直向西南。刚要出胡同西口,又是轰隆一声吓得娘四个不敢动弹。定定神,大嫂子领着我们出胡同向南,出南门到南地(今潞河中学),住入一个人已满员只能挤着坐在地上的小房间。我抱着梳头匣一觉睡到大天亮。大侄子领我去看未炸的炸弹。炸弹周边拴着拦人的绳子,一位洋人劝阻人群四散。听人说:这炸弹顺着富氏楼尖砸向地面,一人多高的炸弹如果炸了,咱们都得完蛋。这是两天来遇到日本兵扔的第三颗炸弹,连遇三险居然安然无恙,有惊无险。这是命途多舛的军粮经纪密符扇的又一个灾难吧。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在神驹村教书的父亲接我们回家。我仍然背着梳头匣,不慎跌了一跤,左手拇指被玻璃碴子剌了个大口子,给我留下了终生记号。不幸的是,那年冬天,40多岁的母亲,因为生产妹妹失血过多,三天后过世。这位曾保全军粮经纪密符扇的母亲,走完她坎坷多舛的44年人生路。身经丧父母又丧妻,年近50的父亲,安置好妹妹,找妥房子寄托人后,把密符扇藏在我识字的字号匣内。从此,军粮经纪密符扇和我们爷儿俩共度多灾多难岁月,在通县四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每当改换教书的村庄时,总是嘱咐我,看好字号匣。犹记当年,父亲教我《诗经》“春日迟迟”时,感慨地说:“国破山河在”,何处“春城草木深”?运河屡屡受辱,军粮经纪密符扇何以为家!
这时期是日伪统治,据看守房子的街坊说:起初日本人几次派人寻找军粮经纪后人,要什么验粮得东西。街坊说,不知道这家人下落,搪塞过去。1945年夏天正热天,门外有汽车响声,出门看,从小汽车上下来的是与日本人关系密切的王子衡,陪着穿西服留八字胡的日本老头儿,不言声径直进院,非要见见“陈桑”谈谈家常。街坊说:房主已经几年没回来,也不知去什么地方了。怎么说也不行,街坊无奈开锁推门。见灰尘满地,蜘蛛网满屋,日本人才悻悻而退,连说遗憾,改日再来。这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父亲带着我返回故居,街坊告诉父亲那些事。父亲后来对我说:还不是为了那几件漕运遗物而来,那个日本人是文化特务。日本人崇拜中国文物,他们的崇拜方式就是攫为己有。简直是土匪,还不如土匪,是倭寇、是海盗。
抗战胜利,父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回家后字号匣内取出密符扇,重新放入书箱子内的纸盒中,再放入碎樟木块,长出口气说:物归原位,托祖宗在天之灵。稍停,父亲又说:这回国军回来了。国军就是北伐时的南军,能打仗,打败了张宗昌,赶跑了奉军,南军军纪严明。他总想,是中国人的天下,总比当亡国奴时好。“宝贝”放在书箱中,总比带着四处跑安全,何况在县城读书的儿子还天天看着。事情出乎他的想象,就在1948年入冬前,败退的国民党13军入驻通州城,挨家强令百姓腾房。一名排长见满箱子书,大呼晦气!输!输!输!这么多书还不输!迈步出门扬长而去。就是那些书,保住了军粮经纪密符扇扇(面)的安全,保着了我的住屋。
解放后,军粮经纪密符扇总算在书籍中安安稳稳沉睡十多年。谁料文革动荡的岁月中,密符扇几乎遭灭顶之灾。那是1966年6月间,在破四旧、毁旧物声浪中,几个小中学生,在本乡本土“游民无产者”勾引下,公然破门进屋,撕祠堂壁挂、砸踏祖牌位。正当他们掀书箱撕先高祖乡试墨卷时,我正回家。年壮气盛的我,扔下自行车与他们激烈辩论。这群乌合理屈辞穷,一个个蔫溜了。事情过后,老父亲叫我把密符扇想办法收藏。我用蜡纸层层包裹军粮经纪密符扇扇面,最外层用厚纸裹好再烫上层蜡,塞入厢房内墙砖缝中。再把整面墙抹上泥,弄得天衣无缝。老父亲说:这几件交给你,我心就不再悬着了。可惜绣着“南纳北收,东装西卸”的(军粮经纪密符扇)扇套坏了,这八个字说的就是漕粮由征纳到转运,你要记住。话到1973年10月,病卧在炕的老父亲,忽然在15日那天时近中午索要毛笔,仰面悬腕写下《通州八景》诗句,那“南纳北收,东装西卸”八个字赫然嵌在诗句中。写罢昏然入睡,竟长睡不醒。一生做着运河梦,呵护着密符扇,陪伴着密符扇走了85年坎坷路的老父亲,或许是沉浸在梦幻中,追随前三代人驾鹤西去。我看着那面墙,守在密符扇旁,暗思前景不明,只能摸索而行。再说文革初期的人祸虽然躲过,但天灾又降,1976年7月28日夜,唐山大地震波及通州,厢房被震塌。幸藏密符扇的那面墙未倒,抠出藏物层层开封,审视这几经劫难,已发黄脆朽,略现断裂,但密符仍清晰可见的密符扇(面)另行收藏。每当提及漕运时,我就不禁想到密符扇,思忖它的出路在何方?下面几句话,或许能概括密符扇270多年的经历和它的未来。
生逢盛世,命途多舛,几度风光,几度凄凉,几度悲哀。世事沧桑,人祸天灾,历尽劫难,幸得平安,告慰祖先。爰适乐土得其所,静卧琉璃说运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

主题

1万

帖子

7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24700
注册时间
09-5-23
沙发
wj1954 发表于 14-10-24 13:32:53 | 只看该作者
  古老运河的无价之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8 06:52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