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62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通州历史】8旬老人忆开国大典背后的保卫战

[复制链接]

4

主题

20

帖子

7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注册时间
13-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通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而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则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对于新中国来说,开国大典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当时光整整翻越65个春秋后,即使当年曾有幸参与开国大典的姑娘小伙,也早已成为耄耋老人。那么,这些健在的老人现在身居何处?在开国大典中,他们当时都在忙些什么?保存了哪些刻骨铭心的珍贵记忆?
    茫茫人海中,《通州时讯》记者多番搜寻,终于找到一位参加过开国大典保卫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的通州区离休老干部,他就是今年已84岁高龄的张肃老人。
    尽管时光荏苒,无情地模糊了许多记忆,但65年前那些个难眠的日日夜夜,却永远扎根在了老人心里。
         后南仓小区甲9号楼,一个刚完成节能保温改造,旧貌换新颜的老小区,就是张肃老人和老伴居住的地方。
    别看已年过8旬,但张老面色红润,身材魁梧。他浓眉,方脸,双目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唯一遗憾的,只是左耳在战场上被枪炮声震坏,至今听力不佳。
因侦查经验丰富担任保卫
        “北平和平解放后,大批特务组织潜伏了下来,各地匪特恶霸也趁机聚集北平。为确保开国大典万无一失,北平市区内及市郊许多重点目标都增加了警力。”
         “我的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母亲被国民党伪军杀害,从小就对鬼子和反动派仇深似海。”面对记者,老人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张肃1930年出生在河北霸州,1946年春天,16岁的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霸州独立营部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解放战争中,他曾奉命蹚着齐腰深的永定河水,到南苑机场区接收飞机,就这样被党组织留在了北京,并被安排到位于大兴黄村的派出所工作,既当过侦查员,也负责过内勤。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将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由于侦查经验丰富,张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保卫工作,任务是:大兴黄村一带37个村、5个街道和铁路周围的安保。
    “北平和平解放后,大批特务组织潜伏了下来,各地匪特恶霸也趁机聚集北平,企图进行各种暗杀和破坏行动,因此保卫任务非常严峻。”张肃回忆说,当时为确保开国大典万无一失,北平市区内及市郊许多重点目标都增加了警力,形成了由内到外、由点到面的多层次警卫布局。
提前一月挨户摸排隐患
          开国大典当天,张肃特意带了一台收音机,一边执行安保任务,一边竖起耳朵听着收音机里的开国大典现场直播。
          张肃负责的黄村地区,距离天安门约40华里,是一处重要的保卫点。按照分工,他作为副总指挥,要和所长一起,负责指挥部署警力以及各村、街道的民兵队伍,看住“顽、伪、警、宪、特”五类人群,让他们在庆典期间不能乱说乱动。
     “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开始准备了,挨村挨户摸情况,生怕百密一疏,落掉一个安全隐患。”老人回忆说,他当时还曾经当面严厉告诫这些重点看守人员:“开国大典是最大最大的一件事,你们不要出来搞小动作。”
          一间破旧门脸房成为临时安保指挥部。桌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手摇电话,和一台旧收音机——就这样,开国大典当天,张肃和几位战友一起,执行了自己一生中最为重大和光荣的安保任务。
          因为左耳曾被枪炮声震坏,张肃特意把收音机放在了右边,一边竖起耳朵听着收音机里的开国大典现场直播,一边瞪大双眼盯着桌子上的电话。开国大典下午3点正式开始,当听着收音机里清晰地传来54门礼炮齐鸣的巨响,张肃和战友们的心情也激动到了极点,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子,之后谁也没坐下。“当时实在是太紧张了,手心里直冒汗,大气也不敢出。”老人回忆说,那一刻,连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直到开国大典结束,大家谁也没敢轻易说话。
    “直到后来听到收音机里群众开始游行了,我们的心里才稍微放松了一些。”老人说,就这样绷了几个小时,直到收音机里彻底没了声音,他们才意识到,开国大典圆满结束了,安保任务完成了。这时,张肃不禁长出了一口气,一下子瘫坐在了椅子上。
         当晚在向领导汇报完安保工作回到宿舍后,张肃这个身强力壮的19岁后生,再也撑不住了。顷刻间,一阵倦意如潮水般向他袭来,脑中顿觉昏昏沉沉,眼皮上似有千钧重担,睁之不开。高度紧张了一个月,此刻,他就像一个放了气的皮球般,一头扎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真是一辈子也没睡过这么香的觉了!”老人回忆说,当时实在是太累了,他连着睡了一天一夜都没有醒,直到因为要执行任务被人叫起,他才睁开眼。
          虽然没到开国大典现场,但顺利完成典礼安保工作,成为了张肃老人一生中最为自豪的事情。1956年,张肃来到通县,先后在检察院和法院工作及担任领导职务。因为成绩突出,1959年,他被评为全国公检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还在宴会上和总理碰过杯。
         1991年,老人从通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享受离休后的快乐生活,并继续为通州建设发展奉献着余热。
    采访中,老人特意作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幼小参军一村童,驰骋枪林弹雨中。从政施展凌云志,卫国为民了一生。奉献淡泊功名利,老来幸福一身轻。”





大事件
●1949年
    1949年10月1日  通县、通州市代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庆大典。通州市召开万人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全县各区、村也组织了庆祝活动。
    10月11日 中共通县县委召开各区区委书记会议,贯彻中共通县地委《对当前工作的检查和今后意见》,要求抓好生产自救,强调不能饿死一个人。
    11月初 通州市改为县级镇,称通县镇,隶属中共通县地委和通县专区领导。
 ●1951年
    6月4日 通县召开抗美援朝群众大会。号召工人、农民以增产节约的实际行动抗美援朝。各界人民纷纷订立增产捐献计划。工商界作出半年内捐献6亿元(旧币)的保证。6月30日,通县人民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命名为“通县号”,全县共捐献2.668亿元(旧币),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寄发慰问信35052封、慰问袋407个。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寄来感谢信100封。
●1952年
    6月23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根据1951年1月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李英明等4人的提案,批准拆城墙、填臭沟(指穿城而过的万寿宫臭沟,此沟为通惠河支流,是清朝道光年间运粮所用,因年久失修形成危害人民健康的“龙须沟”)、筑马路工程(新华大街修建工程)。通县镇成立“修建委员会”。6月25日始拆城墙,6月27日始砌瓮填沟筑路,历时5个月,11月20日竣工。
    7月,永乐店中学建立,只设初中班(1958年扩建为完中)。这是通县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拨专款兴建的第一所农村中学。

特别鸣谢通州区党史区志研究办公室、通州区档案局、通州报社提供珍贵资料及图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

主题

1万

帖子

7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24700
注册时间
09-5-23
沙发
wj1954 发表于 15-9-22 09:25:24 | 只看该作者
  老先生的儿子和我是小学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9 09:07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