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260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家乡永乐店李娘娘的传说【二】、

[复制链接]

9

主题

46

帖子

8

八通币

大学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938
注册时间
10-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zyu 发表于 14-11-29 01: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乡永乐店李娘娘的传说(二) (2012-05-08 21:29:01)[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真实的永乐店
明朝永乐初年在漷县以南高阜之处,设屯移民,建村开店,原名前店、后店发展速度很快,后改为永乐店,相沿到今。明时与漷县一起,上属通州管辖,今为通州区永乐店镇政府驻地。
永乐店原本无城,只是一较大村落,其早期历史是一部移民史,以山西人较多,山东、移民较少。明神宗之母李太后即是山西移民后代,居城内北部。永乐店城布局,形式像江南水乡小城。永乐店地处高岗之地,少被水害,更因由四周取土,垫高城内房基,地势显得更加高峻。因明神宗之母诞生于此,商贾、民人以为此地风水上好甚佳,生有利而死有益,宜建阴阳之宅。城内高峻之地渐被绅商富贾买卖家所占,穷人则移住附近村落或城外低洼处居住,故有西庄村名。
永乐店城并无正式城墙,东西两面,由南到北,皆是商家或有权有钱人家的后墙,一派砖建,式样高低虽不同,但都有越高越好的特点,后沿墙外,挖有壕沟,长年有水,而且很深,由远而望,仿如城墙一般。城东西约三百米,南北亦然。南部与北部只有壕沟洼地,并无砖墙,也没有富人后山墙。城中轴线,主街西门附近,一条胡同通向城南,直到壕沟边,但无桥无路,不能出城。北面一条胡同(即今永乐店中学南门之路)在壕沟边分叉,可向北出城。主街东西,各建一门,有城楼,两扇开启,券洞木门,上有小楼一间,上楼台阶陡而窄。西门外石桥一座,小桥并不宽大,也无雕饰,可西通北京及通州方向。
西门建小型钟鼓楼。城内东南角有奎星楼一座,为清朝道光年间所建,内供朱衣二像,楼高三丈,砖木结构,镂雕门窗,梁柱间绘有彩画。城内原有娘娘花园,娘娘庙。应即是明神宗为其母,慈圣皇太后祈福所建之寺庙:“保国慈孝华严寺”和“护国崇宁至德真君庙”。后经历代拆改,相沿以俗,而称娘娘庙。“李太后以菩萨自居,在京城内外广修寺宇”。在其故乡更多有寺庙之建。
解放后楼扒墙毁,文革期间已荡然无存,砖石制品填入四面壕沟,很多东西至今仍在地下掩埋。
永乐店在清末也曾修筑土城,由州判胡世华劝捐而建,周围六里,有四门吊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北角尚存一小段遗墙,高三米左右,黄土夯筑。民国时期为匪患也筑过土城,在旧城之外,称土围子,并设有藏身洞、枪眼,有门卡关防,今皆无处可寻。镇治东移,旧城残败。新建之公园胜景近在旧城东南,现代豪迈旧貌换新颜,足令永乐古城生辉。
在永乐店,关于神宗之母,李后之父的传说很多,父老仍能一一道来。据光绪版《通州志·逸事》载:“后生时,占星者奏后星现燕分,直帝城东南”。由此演绎出好几个版本的民间传说,神乎其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04

主题

1万

帖子

7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24700
注册时间
09-5-23
沙发
wj1954 发表于 15-1-7 19:08:02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的历史:李娘娘地位低,把万历过继给了生于通州上香胡同的陈皇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9 13:37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