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楼主: marilynxi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原创连载】《解读三字经》幼儿教育版

[复制链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1#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9 16: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子,端着一盆热腾腾的水,来到母亲跟前,蹲下身子,将母亲的脚放进水盆,然后为母亲洗脚。门口一个三四岁的男孩静静的看着。

女子为母亲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妈妈,洗脚”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回头,一个幼小的身子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水走来。

其实孝是不用刻意教的,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2#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9 16: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rilynxiu 于 12-6-9 16:02 编辑

又想起小时候爸爸给我讲的故事,有一对夫妻,一天做了一副简易的担架,抬上年迈的父亲,带着几岁的儿子向山里走去。也不知走了多远,夫妻俩放下担架,拉上儿子转身离去。

儿子好奇的问,“我们走了爷爷怎么办?”夫妻俩回答,“爷爷老了,不能干活了,我们没有粮食可以养活他,就让他在这儿自生自灭吧”

正要离去,儿子转身,“我们把担架拿回去吧”
父亲,“不要了”
儿子说,“拿回去吧,等你和妈妈老了,我好用来抬你们呀!”
夫妻俩赶紧转身,抬上老父亲回家了。

故事很短,却意味深长。

本集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3#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4 14: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三字经幼儿教育版》(第十四集)
昨天两个表妹来找我玩儿,到菜市场买了些菜,准备自己在家做,地沟油也不断的换代升级,真是伤不起呀,所以我现在能不在外面吃饭就不在外面吃。
菜市场的旁边有一家糕点店,老板的腿有点瘸,不过丝毫不影响做出来的糕点味道,店里新出了一种黑米米花糖,表妹说先尝尝味道,老板找了一小块,递给表妹,又找了一小块拿在手里,问我要不要,我想也没想,嘴一张就吃到嘴里了。
“你可真行,还让我喂你”老板此话一出,旁边好多人看着我哈哈大笑,害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十三集中提到的担架的故事,是我很小的时候爸爸讲给我听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记得。它就像一粒种子,加上父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浇灌,让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4#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4 14: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学课本里面就已经读过,这个故事也被编入了三字经,也就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让我们穿越回小学,再来看看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谦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并且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谦让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此梁实秋先生曾经专门写过一段文字,来讲“孔融让梨”,他说:“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

尽管梁实秋对孔融让梨的动机进行了揣测,但是对这种精神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真心实意的谦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5#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4 14: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当时孔融和其它几个兄弟都想要最大的梨,怎么办?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设想,因为好的东西人人都想要,如果一大盘梨放在我的面前,我敢肯定最先看到最大那一个,所以这样的设想并不过分。

接下来这个难题留给你,如果是你怎么做才好?批评做哥哥的不懂事?可是说实话并没有什么错?那究竟怎么分呢?下面的两封信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并且两个人谈到的故事,都与孔融让梨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6#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4 14: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的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要了。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妈妈听后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一听到这话,我马上转过弯来了,改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个大苹果奖给了我。

从此,我知道了,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直接说出来,要学会说谎。以后我学会了打架、偷、抢,只要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不择手段。最后我被送进了监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7#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4 14: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封信是一位叫约翰的成功人士写来的,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里,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现在咱们做个比赛,我们门前的草坪分成3块,你们3人一个一块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结果我干得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两位母亲两种做法,两个孩子两种命运。故事是否真实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留给我们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8#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4 14: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妈妈,为了谦让而谦让,导致孩子们为了满足妈妈的心理,也为了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说谎,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约翰的妈妈,也就是第二故事中的妈妈,显然是按照公平原则来对待孩子们的,在她眼里无论孩子年龄的大小,都是独立的人,都有相同的权利,都有权得到最大那个苹果。她通过制定一套规则来满足孩子们的权利,同时让孩子们明白靠自己的努力来得到想要的东西是光荣的。

本集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89#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三字经幼儿教育版》(第十五集)
四月十三日是我的太极师父梅应生八十岁生日,我是十一号才晓得这个消息的。之前留给师父的电话号码没用了,师母一直联系不到我。通过其它同学好不容易和我联系上,心里说不出的感动。
师母说,和我一起练拳的那批同学就我一个人练得比较完整,也只有我一个人有这个机会前去,听到老人家的话,我倍感惭愧。学习完后,我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在家练习,坚持得并不好。
老人家反复叮嘱,不要送礼,也不要送红包,这是规矩。那我拿什么送给老师呢?练好太极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时间紧迫,赶紧找出师父的录像,一边练习,一边看,不明白的地方就反复的看,反复的练,终于把整个108式从头到尾的温席了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0#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赶到现场已经有好多师兄弟姐妹,换好太极服我去帮忙扎花,然后为前来祝寿的同学佩戴在胸前,十一点左右,全体同学集合,一起打了一场太极,算是送给老师的生日礼物,呵呵。
午饭后,梅老师和大家相约他90岁、100岁的生日,他说不许有人在这期间离开,学了张三丰养生太极,不活到一百岁应该感到内疚。这就是梅老师,风趣幽默,充满智慧。
席间碰到和我相差一期的师兄,他是师大的老师,一直坚持在家附近的公园练习,从未间断,现在已经有9人跟着他练习了。听到这里,我更感到惭愧,我不仅没有坚持,也没有传播。师父40多年一直免费教拳,目的就是让太极养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如果师父现有的2万多弟子能够每人传播9个人,那么太极文化将会很快传播开来,将会有无数人获得健康长寿的秘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1#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暗下决心,练好太极。今天一早就起床,从头到尾打了一遍。中间还有一些招式记得不牢,会忘了下一招是什么,我想要不了几天,就可以完全记住了。到时候,我就到楼下的广场去打,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围观。

今天我们继续讲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前一句是对上两集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总结,作为儿女首先要孝顺,兄弟姊妹之间谦让友爱,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再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对同学、朋友也要做到谦让友爱。

同时也告诉父母,这是教育孩子首要的任务——首孝悌,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第一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2#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次见闻,然后才是丰富孩子的见闻,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知识。古人告诉我们,很多的知识是从孩子的生活中,从孩子的经历中吸收的。

最后,才是知某数,识某文。学习数学,识字,阅读。当然,这只是给我们一个简单的指导而已,并不是说孩子只学习数学,阅读书籍,古代供我们学习的科目很少,我们今天学习的科目可是太多太多了。

三字经到这里,说出了教育孩子的三大方向,第一个是孝悌,首先学会做人;第二个,见闻,见多才能识广;第三,学习数理化知识,或者说书本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3#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字经没有过多的讲具体的方法,她更多的注重道,所以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读解读三字经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收获的多少取决于你的悟性。有人可能豁然开朗,有人或许一知半解。

有人给我发来邮件,说念三字经误人子弟,最重要的内容是先识字学习外语。当然纯粹的为了让孩子念三字经而读三字经确实没什么意思,如果读了一百遍三字经,对内容没有半点感悟和启示,那也是没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4#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我只会读其中的一句,但是我能够把这一句感悟透彻,能够对生活有所领悟,有所启发,也比从头到尾读一百遍强。

古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三字经也并非十全十美,里面有些理念或许并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我们要学会吸收精髓,辩证的来看待这些问题,学会做自己。如何做到?看下面的故事……

苏格拉底觉得自己的学生们过于依赖自己,以致于他们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只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他想教育一下这帮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5#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        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到街上去散步。他的学生们也像往常一样在广场上等他。他到广场的一角坐了下来,学生们都围了上来。他们已经习惯每天听老师教授幸福之道。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着这些虔诚的学生说:“这是我刚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看起来是熟透了,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他的第一个学生闻了闻,想了想说:“是苹果的味道”第二个学生也闻了闻,抬起头,对苏格拉底说:“是苹果的香味”其他的学生都闻了一下,都表示闻到了苹果的香味。只有柏拉图没有说话,苏格拉底见了,问道:“柏拉图,你闻到了什么味道?”柏拉图看着老师,说:“我什么味道也没闻到”

苏格拉底微笑着看着柏拉图:“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他把那个苹果给学生们传看,众人呆住了——那只是一个蜡做的苹果,不可能闻到任何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6#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格拉底对他们说:“学生们,你们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选择相信真理。你们总是过于相信我,就像认为一件经常发生的事必然发生一样,这无疑是错误的。我说这是从果园摘来的苹果,你们就相信,甚至不假思索。而且有一个人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他可能是嗅觉产生了问题,你们这么多人都错,只能说明你们人云亦云。这是没有主见,放弃自我的表现!

为什么你们宁肯相信我的话,也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觉呢?为什么你们在不确定的时候宁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呢?不挑战权威,永远无法进步。一味地相信其他的东西,只会让你失去自我。我希望看到你们做真正的自己,用主观意识来判断事物,而且不要人云亦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7#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字经中的三大教育方向的顺序,不可更改,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孰轻孰重,孝道和人品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千前适用,今天适用,一千年后也适用。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那么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先花几年时间教孩子孝道,教会孩子做人;再花几年时间带孩子出去长见识;最后再专心让孩子学习语数外呢?我想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当然是,NO……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岂不是错过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期,也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期。那么,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8#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悌、见闻、知识三者的顺序,是按照他们的重要性来排列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杆秤,那么孝悌是最重的,其次是见闻,最后是知识。虽然知识排在最后,并不**他不重要,他既然被三字经提出来,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三字经,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育人的哲学。

既然如此,落实到教育孩子的具体行动上,就会变得简单起来——三者同时进行,齐头并进。

说到丰富见闻的方法,古人的壮游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99#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圣人孔子,是当时社会最博学的人,他的博学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更影响着今天的我们,他为何如此博学?答案很简单,周游列国。带着弟子,在各国游历的过程中,不断的感悟和学习,而《论语》就是弟子对孔子平时言行的记录。

司马迁骑着一辆马车出发,有目的的四处游历,深入了解社会并收集史料,从而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壮游并非我们的专利,其实在今天他仍是西方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英国的威廉王子在入读大学前,花十个月的时间,到智利当义工,扛木头、劈木柴、教英语、洗马桶。哈利王子,也到澳洲及非洲游历,期间,他在饱受爱滋病困扰的南非小国赖索托停留八周,以手提摄像机,完成一部纪录片《被遗忘的国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0

八通币

初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注册时间
11-10-30
100#
 楼主| marilynxiu 发表于 12-6-16 08: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壮游区别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他更注重动机和目的,更加有计划,让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克服旅途中的文化差异、困难、挑战。英国教育培训部一份报告认为,壮游可以增加各种语言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包括独立精神、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

你可能在想:几岁的小孩怎么去壮游?我前面已经说过,我们要学习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照搬壮游的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17 07:25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