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楼主: 春晓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人游记] 【春晓户外】探寻京西古村落,分享三年来在门头沟的足迹(11页补发天门山暴虐30公里)

[复制链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1#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15:43 | 只看该作者
    村口的两间半平房格外引人注目。房子完全建在一个大石头上,上面曾经生活过一家人。这家的9个孩子都是在大石头上出生的,老大取名为大石头,老二叫二石头”……老九叫九石头
     这房子建在一块高3米、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的大石头上,石头上有一圈石头砌起的外墙,东面是半圆形,墙上有个小窗户,有点像碉堡。从南面的围墙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两间房子的背面写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十个红色的大字,现在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2#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17:53 | 只看该作者
     这房子原来是一座观音庙,有近400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姓王的人家在土改时候分到这所房子,后来家中陆续有9个孩子在大石头上出生长大,其中有4个男孩和5个女孩。大哥今年已经50岁了。
    这家人讲,当年父母带着9个孩子,11口人挤在大石头上的房子里生活很热闹,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都挤在一起,头挨着脚,脚对着头。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家庭,也都离开了这所房子。如今,只有老四还住在那所石头房子里面。
      这个石上建筑,坐落在南山下的村口,下面就是一个带急拐弯的陡坡.它就象一个守护神,把守着村口,大有一夫当关.万人莫过之。

点评

很个别,有趣  发表于 13-2-18 2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3#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28:33 | 只看该作者
黄岭西村 
    百姓人家世外桃源
    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紧依爨底下村,属于爨柏景区,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500年历史的村子,非常的幽静,极其适合怀旧、发呆、和遐思,是皇城根下的一处世外桃源。
   房屋建筑全部用石头堆砌而成 ,庭院与门窗的格式有明代建筑的遗风。房屋依山而建 ,错落有致 ,村子中央有条河沟 ,和一条用大大小小的山石铺成的蜿蜒小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4#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34:45 | 只看该作者
清泰寺
    又名柏峪寺,该寺庙位于村西北山中,建筑完整,小有规模,寺庙坐北朝南,山门南开。寺庙面阔9.9米,进深6.7米,现仅存三间殿堂的遗址。在远离喧嚣的城市,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的这座古庙也有它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2286

帖子

2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2005
注册时间
08-5-20
125#
金鱼鳞 发表于 13-2-15 17:38:39 | 只看该作者
春晓队长历史知识丰富,文采秀丽,有担当,是个好领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6#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38:43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明代有个战功显赫的徐泰将军,自恃功高,不满朝廷的封赏,在朝堂之上顶撞皇上,犯下欺君之罪,经过多人讲情才免去死罪,流放在黄岭西的深山之中,责令其出家当了和尚,并为其建了一座寺庙,命名清泰寺。徐泰将军倒也知趣,久居深山中,闲来无事就在周边山上广植柏树,直到如今在柏峪寺的周边古柏遮日,成了一道少见的风景线。
  也有人说,清泰寺又叫范蠡庙。话说范蠡随勾践被掠在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范蠡不愿意看见自己的主子受此大难,更不愿意为吴国办事、修建宫殿、带兵打仗,就只身逃入北方深山,自己化缘建成了一座庙宇,起名《清泰》寺,内中涵概着清新等待时机,泰然处之之意,并广植树木,直到勾践派人来请他出山,乔装回国,练起兵马,大败吴国,重立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7#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42:22 | 只看该作者
灵泉庵
    位于黄岭西村北隅,创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修,正殿三间,面阔9米,进深6米,硬山大脊,六檩五架梁。现保存殿堂,坐东朝西,背靠山,面朝大街,为一进三合院,圈门题有门额令堂庵。据村民讲,此庵原供奉女像三尊,疑似观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8#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45:46 | 只看该作者
黄岭西村的历史溯源
      这个村的历史与爨底下村其实差不多,以前是曹、王两个表兄弟从斋堂移居到这里,因为此地煤矿资源丰富,两人又有采矿技术,就在此繁衍定居下来,目前这个村子基本都是曹、王两姓。听说清代供奉宫女们画眉使用的画眉石就出在此地----其实是一种油性很大的煤,可以用来描眉。
     也正是因为此地煤矿资源丰富,这个村子比较早就富裕了起来,翻盖了新房,所以原古居基本没有保留下来,反倒是爨底下村过去并不富裕,人口也比较少,明清古居基本保留完好,最少时只有十几户人家,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后来因为发展旅游,爨底下出名了,很多人都回到村子里经营农家乐,逐渐富裕起来,名气在附近几个村子也是最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29#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51:40 | 只看该作者
一线天  
     一线天位于爨底下村和柏峪村之间。爨底下村继续西行不远,路两侧逐渐山势陡峻,惊异地发现山谷对面出现一条小路。贴近山石才发现从左侧可以绕过去,转过去后又遇一山阻路。以为就此无路可走了,也是待走近了才豁然开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0#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52:28 | 只看该作者
     在全长百余米的山路上行进,仰头只见一米宽的天空,还被荆棘密密层层地遮掩着,下方较宽,旁边还有很多凹进去的岩洞,以致载重卡车也能穿行,堪称京郊奇观。当地人称之为川底安口。与村子结为一体,犹如宝葫芦的颈口,保护着这个偏僻的村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1#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7:57:15 | 只看该作者
     过去的时候,走这里可以到河北怀来,由怀来可接上往张家口的道儿,由张家口"走西口",可一路到山西、西北。从前晋西北方向的煤由此运进京;在京做生意的晋商,也走这道儿回家过年,这里就是前朝国道的一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高傲的海燕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2#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02:12 | 只看该作者
柏峪村
  军户,即中国古代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家。军户制度在元﹑明两朝最为完备。斋堂镇柏峪村是由明代驻守天津关将士后裔建立的,村中至今还保留有古代军队的一些习俗,是典型的"军户村"
  柏峪村背倚京西明珠黄草梁,从爨底下继续往西上行驶5公里便可到达。柏峪村的形成与黄草梁明代内长城上的天津关有直接关系,"黄草梁古道"是从河北省怀来通往斋堂川的一条重要的通道,历代王朝在此设关建隘,名为"天津关"(又名天井关),驻军把守。明代时这里是内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随着守关军士屯扎,其眷属陆续迁至,在天津关附近屯垦,形成居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3#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05:41 | 只看该作者
爨底下村简介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着500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
     该村落座北朝南,有一线天、老龙窝、京西故道遗址等自然景观。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在这块古老的建筑群落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全村统一构思,四合院内充分利用空间,设计独具匠心,门楼等级严格,影壁构思巧妙,看似古堡又似山城,曾有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残雪下的爨底下村,历史的味道更厚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4#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08:1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溯源说
      绘画大师吴冠中在这里创作了油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评价道:“爨底下村是我国北方民居的‘周口店’,仿佛是从火山灰里扒出来的意大利庞贝古城。”
      从关帝庙可以看到爨底下村最美的侧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5#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13:11 | 只看该作者
村名来历
  爨,灶的意思,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一声,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从而冷热互补。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6#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1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7#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15:18 | 只看该作者
村名由来
     爨字共有30笔,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全村人都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从而冷热互补。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8#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25:1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尤其清后期有闻名京西的大财主及远近知名的八大家,有钱的人多,没钱的人少,故而每家都盖起青砖灰瓦四合院、三合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银实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39#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34:35 | 只看该作者
  每次出行总希望通过游记把人文景观和历史知识结合在一起,希望能给后来者提供更多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9351

帖子

44

八通币

副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3802
注册时间
09-8-7
140#
 楼主| 春晓1 发表于 13-2-15 18:39:33 | 只看该作者
淤白村简述
     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东北部,元代建村,与昌平区接壤。村中主街之上街称白瀑岭,下街称淤泥坑,后发展为一个整体,抗日战争时期合名改称淤白村。村边有娘娘庙、龙王庙、马神庙、五道庙、菩萨庙等,现已修葺一新。村中的古宅、老井、石碾、古槐随处可见。一些民居的门楼、老宅和影壁保存完好,斑驳的墙体透出历史的沧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6-24 20:54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