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塔层层,不如暗处一灯”的道理,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姿态,也是禅宗的宝贵心要。
一切灯火烂漫,都来自最初暗处的照亮,没有这种暗处之灯,很难得到最后外在光丽的结果。三传佛教的沟通交流是直至目前仍然亟需的一件事业。所谓交流,不在简单的世俗文化层面,交流所要解决的是修行的问题,没有真正的沟通了解,心就不会在差异巨大的三种佛法传统中间得到安止,然而思考佛法的真意,剥除其它不纯的因素,是每个修行人,直至成佛以前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拖延这一沟通交流,并不意味能够越过难题,差别只在解决早晚。 完成这样一件事业,禅院希望能汇集更多的暗处之灯,虽然微小,但是所放出的是真诚心愿的光亮。
心净则国土净,一个人对自己的观察力度有多少,观察他人,点亮暗区的能力也就有多少。照亮意味着自我牺牲。关于克己复礼,照亮他人的问题,儒家有过多种讨论。有人说,你发心帮助一个人,就要达到最终的结果才可以,没有帮助完全,都不算圆满。有人说,你只要有这个发心,什么都不做也是圆满的。也有人说,你有这个发心,又付诸行动,然而结果不如所愿,这也圆满。不论随从哪一种意见,都要从暗处一灯的用心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