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兴隆观”始建于唐咸通年,兴胜于明清两代。1942年毁于日军战火,2002年由燕兴隆集团董事会成员在原遗址上捐款修复。“兴隆观”与峨嵋山下的寺院——“兴善寺”齐名。过去每年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各方百姓纷纷来此山朝拜,香火十分旺盛。道观修复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首肯,每逢道场或斋礁之日,善男信女云集于此,促心向善、顶礼膜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志》记载,平谷区(名胜栏)所记“兴隆顶”:“在县城东北二十里,建碧霞元君殿,其后建玉皇殿,山半有观音庙,又前为山神庙,其下为回香庭,其南建戏楼。每岁四月十八日演剧为庙会,远近男妇携酒而游者纷如蚁聚,东西山麓几无隙”。
1.
山神殿:正房一间、供奉神像两尊为山神、土地
2.
文昌殿: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五尊为文昌帝君、孔子、朱熹、天聋、地哑
3.
西配殿:三间房,神像四尊为胡三太爷、胡三太奶、药童、药女
4.
东配殿:三间房,道士僚房
5.
三官殿(已修复)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三尊为天官、地官、水官
6.
山门
7.
钟楼、鼓楼:一钟、一鼓
8.
元君殿: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五尊为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兴娘娘、天花娘娘
9.
东西配房:六间,道士僚房
10.
玉皇殿:正房三间、前出廊,神像七尊为玉皇大帝、侍男、侍女、张天师、许天师、葛天师、萨天师
11.
药王殿:东配殿三间,神像三尊为孙思邈、张仲景、扁鹊
12.
财神殿:西配殿三间,神像五尊为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关云长(关公)
早在唐贞观年间,这里已形成村落。其村名是演变而来的。村北山形似蛾,两谷分向左右如同美女细弯的眉毛,故取“蛾眉”的谐音称“峨嵋山”。山景秀丽,“峨嵋耸翠”曾是清代平谷八景之一。村子因山而得名。明朝天顺年间,这里曾建有峨嵋山营,建筑石城屯兵,守卫北寨长城口。当时为河北蓟县的管辖地界,后来,平谷县来此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为管理方便,平谷人聚居区 域定名为西文家庄,峨嵋山营被定为蓟县籍人居住地。四十年代后,这里统称峨嵋山。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化名高峰。
明代峨嵋山营遗址。明天顺七年(1463)石城南门上有一块刻有“峨嵋山营”的石刻匾额。匾为青石质,高64厘米,宽160厘米,厚20厘米。边框外凸。正中“峨嵋山营”四字双勾楷书,两侧竖排小字记有守将姓名和修建峨嵋山营的年代。匾额现存于县文化文物局院内。
村中人畜饮用的水为源于峨嵋山东沟灵泉的矿泉水。在峨嵋山中的灵泉峰下,有一座龙王庙,庙下有一眼泉,就是灵泉的源头。传说,古时候,这里极为干旱,一条小白龙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心生同情,化作一个小伙子来到山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嚼着草根润嗓子,便告诉老人,只须拔下他脚前石缝中黄蒿草,就能见到水,老人半信半疑,用手拉住黄蒿草使尽全身力气拔去,蒿草下的泉水喷涌而出,老人惊喜万分,转身想找小伙子,小伙子却早已不见了踪影,当地人为了感念小白龙的恩情,就在泉上建了一座龙王庙,以表怀念之情。这眼泉水也就被称为灵泉。
兴隆观法会说明
弘扬道教,共谱和谐,暨兴隆观碧霞元君娘娘圣诞法会,将于农历四月初八至十八(阳历5月2日至5月12日)正式举行。法事旨在普及道教文化,倡导“众善奉行、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道教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弘扬老子大道文化、阐述和谐的自然观、人生观、社会观。法事时间为每日辰时(九点至十一点之间),届时将于5月1日举行点灯仪式,并于5月12日将举行盛大祈福道场。为汶川地震受灾民众祈福健康平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祈福国运昌盛。
1.
法会介绍
法会时间:2009年5月2日至5月12日
法会地点:北京市平谷区峨眉山兴隆观
法会主持人:韩万物道长
法事每日辰时(九点——十一点之间)
五月一日,(敲钟,诵经,祈福长明灯),为汶川地震受灾民众祈福,为中国祈福国运昌盛。
五月二日至五月十一日,道观法事、进香朝拜、道法舍粥、讲签说道、捐款赠法物、道路引导、清扫除灰、生活保障、其它。
五月十二日,大法事,为汶川地震受灾民众祈福,为中国祈福国运昌盛。
2、法会求事历
兴隆观公交线路:乘坐918路(东直门外-平谷汽车站)至平谷区医院站下车,换成25路至刘家河站下车。
兴隆观方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