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是指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横跨通惠河上的三孔石桥。映月是相传每当中秋之夜,三孔桥洞中各映着一轮明月。皎洁的天空上月如银盘,清清的河水中月影浮动,水月交辉,衬托着洁白如玉的长桥,使人疑在画中,蔚为奇观。明代王宣诗句云:光映素蟾涵宇宙,横绝清流跨两堤。清代人戴璇诗句:坐听桥头逝水去,渐看皓月出银河。王维珍更有诗咏此景: 石衢莽荡接虹腰,倒映山河月映摇。 东望城关才八里,西来略徇有双桥。 是谁题柱游燕市,何处凭栏听玉萧。 入夜霜清一轮坠,凌寒征铎去萧萧。 桥名八里桥,是因建桥前此处是一渡口,由渡口到通州城内牛市岗(今小楼饭店北侧)路程为八里,渡口北的小村庄因之得名八里庄。建桥后沿习惯把桥叫八里庄桥,简称八里桥,明代皇帝所赐“永通桥”名反倒鲜为人知了。 桥处于交通要冲,是上京下卫的必经之处。每年漕运季节,桥下驳运漕粮船只日夜不断,桥上载运粮米的大车小辆络绎不绝。客商、行人往来如梭,军旅之事也必经此桥。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里桥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曾率四万余清军迎战,竟败于号称一万五千实不满五千深入国土之敌。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昏庸的咸丰皇帝惊惶失措,畏敌屈服,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灾难。八里桥之战,是中国人民的耻辱之战。 柳荫龙舟 明嘉靖时《通州志》记载:在城北五里河水转弯处,岸柳低垂,树荫下泊着彩饰龙凤形花纹的黄色船只千艘,名为黄船坞。《日下旧闻考》载:通州城北黄船埠,“永乐中设黄船千艘,以其半轮往江浙织造,俗名黄船坞”。可见黄船是专为皇帝运输江浙锦、缎、绣品等物资的船只。相传自清代乾隆时,船已移往天津。自此以后虽无黄船,但绿柳仍在,名称犹存。清彻见底的河水,平整的河床,大量的鱼虾,吸引渔船往来其间,也是游泳消夏的好地方。据老人们讲,民国初年,现铁路桥东侧,河北岸尚存土屋数间,据说是当年看守黄船人住所。录明人王宣诗,以见当年之景: 御舟连泊俯清漪,垂柳阴阴翠作围。 凤彩龙文壮图画,鸥沙鹭渚湿烟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