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论坛首页
查看: 39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历史] 通州运河上都有什么船

[复制链接]

371

主题

1485

帖子

142

八通币

博士后

Rank: 8Rank: 8

积分
12317
注册时间
14-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八通灵灵七 发表于 14-10-9 14:4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州运河上都有什么船
《通州志·艺文志》中,记载了通州八景中的一景––––万舟骈集,前有小序道:“州城东自潞河至长店(张家湾贺船码头)四十里,水势环曲,无舟不集,而沙鸟汀萍,村居岸柳,望之可入图画。”(130)因为“无朋不集”,而且40里河面长,“杨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所以从明代起,通州就有这种全国独有的一处壮观雄丽景观。那么,通州运河上都有什么船只呢?
因为是朝廷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赖以生存的漕运河道,当然先要谈到的应是漕运相关的船只。在这方面,清乾隆年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的画家江萱,彩绘了一幅工笔画卷州《潞河督运图》,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关于图的说明,在《光绪顺天府志》中也有描述。图内绘有5种船,各具特色。
图称“北运河上帆樯密布,漕船占十之七八”(131)。按乾隆间的帮船才有6969只,分4个时段到达通州,则每个时段到达通州的漕船平均有1700余只,按十分之八算,一个时段有各种船只才2100余只。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江萱 后的说明远远少于实际数量,与《通州志》所载通州至张家湾40里水面“万舟骈集”的情况相差很多。图后说明中漕船数的比例显然有夸大之嫌。船的结构前文有述。每船漕兵10人,掌舵扬帆,十分紧张,重船(装满漕粮的船)的中间竖立着两根桅樯,风帆鼓鼓,鱼贯逆流而进;回空漕船卷帆抽舵,顺水南行,头、尾都浮雕雄狮,一见便知为漕船,他船都要让道。
瓜皮小艇是通州坐粮厅中税科使者乘做的小船。舱棚居中,用两层竹片交搭为半圆形作龙骨,中间夹布或席,形似半个大西瓜扣在船上,故而俗称瓜皮小艇。小巧玲珑,形制特殊,行驶灵便,是税科官吏文书稽查征税的标识小船。用两个篱夫,配合从容,轻捷活泛,穿行在各种船只当中,而且威风凛凛,吆五喝六,不可一世。
剥船(现在称驳船)是里河(通惠河)和外河(北运河)都必须使用的漕船。为什么叫“剥”船?今人有些不理解。在古今用法上,“剥”有3种读音,读如“bō”、“bāo”和“pū”。后两音各只有一个释义,或者是去皮,或者是击打。而第一读音释义则有7种,其中有一种释为“用小船分载转运货物”,并且举了宋、元、明时的3个例句。但这是今人对古句中“剥”的理解和解释,没有从根本上诠释古时为什么用“剥”来命名“分载转货物”的小船呢?这是因为“剥”有割裂义,《说文》就是这样解释。大船运载量大,吃水深,水深还可行船,水浅就不能行船了,行必搁浅,即船底擦住河底不能动。这时要把大船所运的货物输送到目的地,就必须换用小船,将大船中的货物“害裂”开来,分成若干部分,分装在小船上。装载量小,船轻,吃水少,行在水浅处底不触沙,顺利而驶。这种将大船货物分载转运的小船就叫剥船。这样,字典中“剥”的7种释义实际上就化为6种了,所举宋、元、明时3个例句中的“剥”字应该释为“割裂”,与《说文》释义同,另释他义则是画蛇添足了。这里用些文字辩白一下“剥船”的“剥”字,是有必要的,在论证“剥”字中,运河文化含义的深奥不是明示了吗?
前文已经述过,通州以下运河道中浅水处很多,因此设置剥船。明万历七年(1579年)时,制造河所用剥船200只,到清代乾隆中、晚期和嘉庆初期,北运河状况日益恶化,剥船量激增,竞多达1500只,而且每只剥船还要纤夫15名拖曳。在里河,因为在明代嘉靖七年后,通惠河上转运用的是搬粮过闸法,两道水闸之间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剥船,往返于两闸之间。每闸设剥船60只,水脚(扛粮夫)17名。同样,由土坝向中、西等仓转运漕粮而行在护城河上的剥船,在清代康熙间曾设有25只。剥船行驶用篙或橹,不用帆樯,用船户,不用军士,由经纪统一管理。“柁(duò)楼高助涛头响,沙岸圆留篙眼痕”,(132)通政司副使,诗人王维珍的诗句,写的就是北运河通州至张家湾段上深水与浅水行驶的两种漕船,后者指的是剥船用篙使行的痕迹。
漕船快接近通州的时候,押运官、领运官沿途就开始盗卖粮米或转卖随船带来的土特产品,今漷县镇马头村的集市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到通州就来不及变卖或盗卖了。或遇浅处争航不让,耽误按期交纳。漕船行驶慢下来,影响按时到达通州。于是,通州坐粮厅漕粮官员就乘船顺水而下,沿途查验,指挥暂泊,甚至直到天津督催。这船叫官船,在运河中流,放开船帆,而且快划船桨,飞速航行,骄横跋扈之态可料而知。
验粮小舟是坐粮厅中的舍人所乘。平时在石坝楼前停泊,远远望见南来漕船,便飞桨逆上前去。舍人手捧着验粮盘,坐在敞舱中,趾高气扬,漕粮合格与否的权柄,操在他们手中。他们将取验的粮米散盛在尾舱内,再飞桨回返送到验粮楼上,请厅丞,监察御史等验看。
以上5种漕船或漕运用船,都在《潞河督运图》中,没有画入图中的漕运用船,还应有以下几种:
泓船。在明万历晚间,东北满族部落兴起,威胁明廷,故在长城昌平,密云一带长城内外驻守大批军士,准备搞击入犯。必须从通州城下漕运粮米供给守防将士。因温榆河,和白河两条河道坡降度大,水流急湍,用大船不能航驶,只能用小船剥运。这种小船称作泓船。便在昌平镇设军粮径记32名,每名领泓船12只,共384只;在密云镇高军粮经纪20句,每名领泓船20只,共400只,分别从通州剥运漕粮。今人不解为何向昌平、云转运的船称为“泓船”,在古今词典中,“泓”不是水深而广的表像吗?唐代张又新赋《青 山》对写道:“灵海泓澄匝翟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深而广的水面围绕着层峦迭翠的青 山,使以往很多的贤人想登山赏景已经成了空想,只能隔水用心去领略了。“弘”还释为潭、湖、塘,元代彭芳远《满江红·闻笛》中有“西楼外有天低水涌,龙挟泓吟”句,那笛声从楼窗传出,音宏大而激扬,使稠云密布,湖水翻腾,好像蛟龙挟持着湖潭在吟吼。这两义跟泓船不沾边。“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这是宋代的文同所写《谢杨侍读惠端溪 石砚》诗中一联,说文同感谢杨侍读(讲论文史,备君主顾问)给他买了一方贵重的黑色端砚,而且用毛笔试着使用了这方从河神呵护下的端溪中开采出来的珍贵石砚。这里,“泓”则是砚池的别称。那么,泓船就是用砚池来比喻船舱的小船,也就是极小的剥船。
垡船。河道淤浅,阻碍漕船行驶,必须疏淤,使水由浅变深。或者淤沙使河道变窄,不能使多船并行,也影响运速,必须使河道变宽。这就要使用垡船,有的古籍写成“垡船”,这是一种笔误。今人有认为“岱船”是用于运泥的船,令人不可思议,偌大一片水底之沙怎么装船运走?就是能一锨锨挖出来装入“岱船”上,恐怕沙子沉重,“岱船”底擦沙,也不可能行走,不跟漕船搁浅一样吗?学习古文要思考,不是生吞活剥,其实“岱船”是“垡船”的误写。“垡”是耕土翻地的意思,“垡船”就是用船将浅水的沙底耕土翻地的意思,“垡船”就是用船将浅水的沙底耕翻起来,让河水冲走。船底是弧形的木板,怎么耕沙?是与刮板配合使用,数人手持刮板立水中,垡船在水深处,数人持篙使船前行,用绳将船身与乔板联络起来,船往前拖带刮板人使劲往前推刮板,一道道,一层层,使淤沙活动起来,被连刮带冲而去。
打凌船。漕船因特殊情况延期到达通州,交纳完毕已经到了寒冷季节,河水结冰,河身窄弯而又水浅处,冰凌壅积,阻水下流,使河水陡涨,侵袭河岸,又使漕船不能及时回空而不能维修影响来年漕运。为使延搁的漕船顺利回空,就得破冰。站在岸上鞭长莫及,非要到河中去,于是,通州运河上发明了打凌船(看图)。船小,前尖后方,船底钉满竹片,派军士去役手持各种打凌器具,乘船破凌。这种船称作打凌船。
黄船。其实是皇船,“凤彩龙纹壮图画”,装饰华丽,是到南方征购皇宫御用的物品所用的专船。在前文记述码头––––黄船坞时已经表述过,不须重复了。
钱桩船,在前文也已有记述。
至于商船(货、船)、贡船、官船、客船、驿船、花船(水上妓院用船),商船中又有瓷船(运瓷船)、茶船(运茶船)、铜船(运铜船)、丝绸船……等等,再加木筏(皇木联成二三里长的筏子)和渔船,则数量更多,式样更繁。通州运河上的船文化可谓文博而深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广告联系| 手机版|小黑屋|八通网  

GMT+8, 24-11-23 15:13

Powered by Discuz!

© 2004-2014 Bato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