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心智总是主动地对环境加以分析和解释,使环境与自己已有的心理框架相一致。因此,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总是根据他们已经知道的关于世界的知识。 在皮亚杰看来,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他指出,儿童对自己的观念是发明而不是发现。 也就是说,观念不是预存于内部而逐渐显现的,也不是预存于外界等待儿童去发现,儿童必须自己去发明它。他们以现有的心理结构来挑选和理解经历 ,他们也调整这些结构来认识现实世界更细微的事实。 通俗地说,孩子们会用自己已有的信息储备来构筑认知城堡,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这与大人们强调的“学习信息”大相径庭。 此外,对于同样的客体,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儿童会建构出不同的现实。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儿童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还因为他们加工现实的手段不同。 以下象棋为例,对于一个6个月的婴儿来说,象棋子就是一个玩具,可以放在嘴里,当棋子滚到地下不见了,他便会觉得那个棋子不再存在了;对于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摆开棋盘下棋了,但他们往往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根本不理解任何规则;对于一个9岁的儿童,他能够理解规则并按照规则下棋了,但却还不能很好地照顾全局和进行预测;当一个11岁以上儿童玩象棋的时候,他不但能按一般套路下棋。而且还能够针对可能出现的每一种具体情况考虑对策。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历史上一直颇具争议,但是上述观点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却从未被质疑。它也确实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小不点们”偶尔做出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可爱的事情。 所以,下次孩子再躲进纸箱子里,除了保证TA的安全,或许我们可以请教TA,现在驾驶的是什么坐骑。 |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理论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谜底。 |
笑过之后,一个问题冒了出来——为什么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如此不同?为什么当孩子长大后,TA就不再做出这些让家长啼笑皆非的“闹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