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作为北京郊区人是什么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wpr171    时间: 21-7-16 16:01
标题: 作为北京郊区人是什么感受?
作为北京郊区人是什么感受?
海菁=倾倾
1990年代之前,由于交通不便,即使近郊如通州,潜意识里也不认同所在地是北京,不认同自己就是北京人,更多认同自己是通州人。去北京办事,或游玩,或走亲访友,嘴上都说;去北京,去趟北京。而不说具体去的位置。别的郊县也类似。公交发达后,私家车,特别是修地铁和轻轨后,拉近了时空距离,也拉近了心理距离,很多郊区人在城里上班,郊区城里区别不大了。
过去,北京郊区人,特别是县城人比价尴尬,在外地人看来,他们属于大城市,但市区的人却并不认同他们。他们能很快获得市区的信息,但他们的生活离市区又有一定距离。北京郊县人对北京有羡慕,有点自卑,还有点自豪,毕竟对北京以外人来说还是北京人。
这种特殊的境遇造就了两类孩子,一类能够接受自己的位置,比较塌实;而另一类则特别羡慕、向往市区的生活,并且希望参与到当中去。比如,1960年代初,我通州的一位亲戚大哥,周末骑自行车来回60公里到王府井书店看书买书。改开后,有人大老远也到城里看北京国安的足球比赛,或看CBA蓝球联赛,听歌星演唱会。有些人喜欢到市区工作,哪怕是收入不高的商场导购,有些人会时常坐长途汽车进入市区感受大都市气氛,有些人工资不高,却攒好几个月的钱买最新款的手机,有些人热衷于参与电视台电台的短信互动,凡此种种,他们以此来确认自己的“大城市身份”。在追赶市区时尚方面,他们大胆而卤莽,敢穿、敢打扮,并不在意自身条件和场合。总之,这类人由于环境的制约,容易变得浅薄、虚荣和浮躁。
郊区人分县城人和农村人。
郊区县城人具有小城人的特点,小城人的特点介于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有些过渡的特性。比如,小城人比农村人头脑灵活,比较自信,但又不至于轻狂,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还是比较能吃苦,也比较塌实。此外,由于小城的人际交往频度和密度较大,这培养了小城人较强的交际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小城人比大城市的人更圆熟,更游刃有余。
郊县的农村人则具有普遍的农民特性。
每个区县的人也各有特点,别的不太知道,通州还是有些了解,由于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通州文化有码头文化的特性,各地官员、商贾、士人、官兵集散与此,通州人见多识广,有的人说通州人精明油滑,而不是淳朴厚道。


作者: 1954wj    时间: 21-7-25 12:47
  京油子,卫嘴子。
作者: wippuss    时间: 21-7-26 12:50
1954wj 发表于 21-7-25 12:47
  京油子,卫嘴子。

你还是算不上京油子,只能是腿子。

作者: 南方飘来    时间: 21-8-1 10:20
重磅:在京央企迁往雄安。。。大大利好通州!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18 08:06
你是城里疏散到通州居住的吧!属于混的不好的,老少三代住一间屋子,比老舍笔下的龙须沟强不了哪去那种,没有拆迁腾退,估计一间屋子得见着四代人。对了,你住的那个地方是通州的农村,郊区农村住着城里人,一大片,也算是一道风景。如果划分一下,你属于通州的客家人。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19 08:47
奉劝铁柱入乡随俗吧!生不是通州人,死是通州鬼。

作者: wippuss    时间: 21-10-19 12:12
楼主向往八宝山,那才是她的家乡,可惜人家要她吗?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19 12:22
话里话外我都听出来了,表面是看不惯,其实你是看不起通州人。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19 12:23
还把核心内容的字加黑加粗,你是何居心?

作者: wippuss    时间: 21-10-19 19:48
贴猪是城里的破烂儿,疏散到郊区想卖个好价钱吗?这满街吆喝还真把自己当成狗宝了。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20 22:27
胡同串子到通州农村不如蝲蝲蛄

作者: 北京黑羽    时间: 21-10-21 12:13
要说很久前的过去,城乡差别有点大,还能说什么,现在,住大杂院的看不起住别墅的?哪里来的自信啊?

真在二环内住四合院的,犯得着看不起郊区的吗?望京原来就是农村,很多现在住在那里的人,用得着你看得起吗。再说了,有钱没钱,也是自己的,你没钱,扒有钱的,不还是得花自己的吗,自己觉得过得舒服就行了, 管别人干吗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22 02:29
管得多就是因为吃得太多了。

作者: 北京黑羽    时间: 21-10-22 09:25
软小二 发表于 21-10-22 02:29
管得多就是因为吃得太多了。

是,就像很多人说的,住在城里的优越感,这得多自卑的这样找存在感,我一同事,人家辞职跑大山里去住了,不是因为人家住不起城里,是人家财务自由了,觉得山里空气更好更宜居,别人比的了吗。我家六环外,保留着挺大的院子,别人家都PG大的地方全盖房子出租,我不盖也不租,虽然我也没什么钱,但也够我舒舒服服的活着了,比我富的人太多了,比我穷的更大有人在,我和别人比什么,自己舒服,多好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23 13:17
既来之则安之,住通州的公租房最好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少在这无病呻吟。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23 19:36
铁猪进来接受通州人教育!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23 19:39
铁猪出来,我会会你,崇文门三角地。你定时间,

作者: 阮文武    时间: 21-10-23 20:58
破落的凤凰不如没毛鸡

作者: 软小二    时间: 21-10-24 13:04
胡同串子进来接受通州人教育!

作者: 老郑$    时间: 21-11-17 20:18
通县城外人进城也说上通县,说上北京能说明什么?人家说上通县,意思是去通县城里。同样,说上北京,意思是去北京城,明白吗?人家本来就不是北京城里人,什么认同不让同的。

作者: 老郑$    时间: 21-11-18 09:58
这篇文章的多数观点都是片面的偏见。比如:那个时候通县人进北京城里买书,那是因为通县新华书店的图书的种类数量远没有北京城里丰富,很多很多书在通县是买不到的。还有那个时候去北京城里上班这事,人家的工作单位就在北京城里。还有一些农民工,人家哪有活,哪挣钱多哪合适人家就去哪上班,当时人家挣你们3倍的工资,这有什么? 穿着打扮方面,谁不爱美赶时髦?再有购物,普通人不是都那样吗?

作者: 老郑$    时间: 21-11-18 11:30
90年代左右至以前,除了吃喝穿戴等等一些日常消耗品外,只要稍微特殊点的东西,比如一些文体用具,玩物,不是太普及的家用电器,还有机器配件等等,都需要去北京城里去购买,郊区小县城不是没有,就是品种太少 。家门口就能买到,谁闲的没事干去市里买?

作者: wippuss    时间: 21-11-20 23:39
这是搂畜站在长安街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讲话。没事想进中南海做客,会见外国官员。疯了疯了

作者: olivercui    时间: 21-11-22 12:46
北京在解放前的经济是非常落后的,除了服务皇城没什么产业,所以城市大多数平民,如果进不了大宅门和大铺号,那基本就是赤贫,远不如郊区有地农民,听家里老人说,一听说关城门,都抢着往城外跑,因为一旦关了城门,再没有存项,就只能等着饿死,农村相对活动余地大,反倒可以生存。现在有什么二环路内的观念的人,全家好几口人挤个十平米,该下岗的也都下岗了,再不喷喷自己的“优越感”,那还死去啊,大家多理解就是了。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