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仓街道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既是运河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通州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中心。东起紫运中路,西至新华南路,南起京秦铁路,北到新华大街、通胡大街,辖区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街道下辖17个社区居委会,白将军社区居委会、滨河社区居委会、东关社区居委会、东里社区居委会、莲花寺社区居委会、上营社区居委会、四员厅社区居委会、悟仙观社区居委会、西营社区居委会、西上园社区居委会、小园社区居委会、新华园社区居委会、星河社区居委会、运河湾社区居委会、运河园社区居委会、中仓社区居委会、中上园社区居委会。
户籍人口4.6万户、常住人口10.5万余人,流动人口2.3万余人。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和规模企业114家,商业网点1230家。
提起中仓来总能让人联想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底蕴,“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清真寺、万字会院…”今天小编采访的中仓街道办事处宣传部部长张建竹,聊起中仓街道的12个历史遗产也是如数家珍。采访一开始,张建竹部长就开门见山的说道:“中仓辖区是有历史底蕴的。”
“中仓”因明永乐年间设立皇家粮仓中仓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曾是漕运仓储重地,也是通州八景之一“万舟骈集”所在地,风景秀美自古就吸引很多文人墨客前来参观。此处不仅是京城所需粮食的储运中心也是南北物资集散之处,南北文化激荡碰撞之地。所以形成了这里独特并且多样的文化风貌。张建竹部长聊到兴奋处,还把介绍中仓历史的影片给小编播放了一遍。
影片中,介绍了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通州清真寺。以及围绕清真寺而建的十八个半截胡同、回民聚集地——南大街,以及万字会院、冯军驻通营盘。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不仅吸引游人前来参观,并且也能让我们了解到中仓的历史。
12个历史遗产,不仅有通州清真寺、万字会院和三义庙这样的有形文化遗产,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鲶鱼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中仓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仓历史的一个缩影,这些文化遗产遗留下来,也是中仓历史底蕴的一个很好的展示。
“中仓是有历史底蕴的。”张建竹部长说道,“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下去。”
“那文化底蕴有了,也不能坐吃山空,对照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指标要求,咱们最近示范区建设的硬件设施都有哪些?”
张部长列举了两个活动中心:“中仓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党群活动中心。”
张部长介绍了中仓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使用总面积达1500平米,目前与通州区民防局资源共享,位于水仙西路89号南100米地下一层。
结合场地实地情况,共规划2个区域,分别为宣教区、文体活动区。宣教区通过本地化、故事化、实用性、融入性进行规划,系统的将知识模块细化不同的展厅,打造出独具特色的2个宣教核心亮点:首先利用1个回廊展示中仓街道风貌。其次是用颜色区分的8大展区展示包括:人民防空、自然灾害、自救互救、环保知识、家居安全、科技展示、交通和火灾故事等八大主题的知识 。
文体活动区内部设有多功能活动厅、储物间、化妆间、演员休息市、图书阅览室、台球活动区等,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文化活动。
中仓街道党群活动中心占地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室外面积约1300余平方米,室内面积约600余平方米,内设党史展厅、党群活动中心办公室、音像室、阅览室、妇女之家、温馨家园以及文体活动室。
下一步即将启动老年干部大学中仓分校以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建成后将是通州区街道级第一个设施完备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党群活动中心。
中仓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于6月24日正式启用,成为了街道党组织政治生活及党员学习教育、进行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和反映党群相互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聊到硬件设施,张部长说道:“硬件设施是文化示范区建设的保障,硬件设施建立后。我们还要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把这些硬件设施充分利用起来,扎扎实实落实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各项指标,真正提升中仓地区文化软实力,让居民们切身感受到创建活动为大家带来文化享受。”
“那创建示范区的活动是如何开展?”
当小编问道这些的时候,张部长说道:“首先,还得介绍一下咱们学习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活动,这个活动意义非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近年来文化立法的一大突破。保障法是党中央全面实行依法治国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实践,也是文化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一部基础性法律,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法律实施后,文化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当天,在中仓街道四员厅社区广场举行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口头介绍、发放宣传材料、展放海报等形式,面向群众普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宣传活动中,现场为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手册、《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手册等宣传品1000余份。文化通州志愿者重点以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的重要意义及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哪些服务等进行了宣传。
同时,中仓街道办事处配合本次宣传活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项目,拉二胡、写地书、踢毽子、盘鹰风筝……一项项文体活动正是中仓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还有哪些居民们比较感兴趣、反馈比较好的活动?”当小编问到这些,张建竹部长几乎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中仓居民大舞台。”
“中仓居民大舞台每年组织活动24场,吸引群众参与2万余人次。此项活动已经开展有4年。所有开展的活动是通过向辖区居民征求意见后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百姓业余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不仅包括舞台表演,还会有比赛,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的书画大赛。”
张建竹部长说着就掏出手机,向小编展示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这次参赛作品的质量在历届比赛中最高的一次,我感觉通过四年来的努力,我们的文化活动无论是作品创作还是演出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通过张建竹部长的介绍,小编了解到这次书画大赛不仅居民踊跃参与,还有书法协会和绘画协会参与。“作品在狠短时间就都交上来了,居民们踊跃参加,不仅仅说明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说明我们的活动在居民心目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小编了解到,除了书画大赛,还有歌唱比赛、舞蹈比赛、风筝比赛、地书比赛。除了这些,还有社区自己举办的各种比赛和活动。
“风筝和地书还有比赛?”
“那当然,风筝里面学问可大了。”面对小编的疑问,张部长耐心的介绍起来,“这些风筝都是我们居民们自己动手做的,我们比赛是分好几类的。”
小编看到,张部长展示的风筝分类中有串式、硬翅、软翅等等,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比赛规则,这让小编我也是大开眼界。
“除了我们举办的,还有各个社区自己举办的剪纸比赛、花样馒头比赛。主要还是为了给居民们的兴趣爱好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居民们喜欢做什么,我们就举办什么。”
“除了这些比赛活动,我们还举办了名人进社区活动,我们已经邀请过了毕金仪老师,来为社区的居民们免费做心理指导;还邀请了左增信律师,为居民们免费做法律指导;另外还有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为社区的居民做义诊,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小园是毕老师走到的第二站。在小园,居民的热情满满,对毕老师的爱戴不减!
除了这些,张部长还介绍了社区的硬件设施,不仅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活动室,还有自己的图书室。另外中仓区内还有通州博物馆,也就是以前的万字会院,还有其他的历史遗迹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通过日常的工作,我体会最深的是现在群众的思想都非常活跃,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这些令我非常欣慰。只要居民们关注我们,那么我们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工作就会好做很多。我们能举办起来这么多活动,也得益于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欢迎,也说明我们的创建活动做到群众心里去了。”张部长如数说。
“主要还是居民信得过我们。”这句话是这次访谈中张部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不过小编看到的,是张部长以及整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愿意为居民们去做这些事,哪怕是最细小的小事。
“现在社区的大爷,买个药如果拿不定主意,都会跑到社区来问我们的工作人员。赶上居民腿脚不方便,我们的社区工作者会帮助他们买完了送到家里。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面。比如说前一段时间,莲花寺社区一些胡同的路不好走,莲花寺社区书记主动联系市政为社区修路,把路铺好,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街道一定要为居民服务好,与居民的心在一起,居民有什么事都愿意找街道说,街道在做什么百姓们都能随时了解知情。这样就让更多的居民自愿参与到街道社区的建设中,在宣传起创建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时也会容易很多,居民们也更愿意听、愿意信。”
张部长向小编介绍,不仅中仓街道有自己的公众号,中仓辖区的各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公众号,“主要是方便我们的宣传,也方便了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宣传,方便居民们接收更权威的信息。”
今年初,为加强街道社区管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仓街道开展了“四有四服务”党建创新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四有四服务”:“四有是指:工委有驿站,党员有责任,社区有帮手,居民有榜样。四服务是指:走问式服务,协商式服务,网格式服务,智能式服务。”我们的创建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工作理念开展工作,“抓辖区公共文化设施共享,竭力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享受,同时也使居民朋友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这也算是为创建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做了贡献。现在非常明显的,活动中大家开始自觉排队;活动现场乱扔垃圾的少了;公共设施得到居民们的自觉维护;主动为居民做事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工作,服务居民,还要不断挖掘社区的能人们,充分发挥社区中各类文艺骨干的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技能来服务大家,帮助大家。年底我们会评出文化志愿者中的榜样,发挥他们创作和文艺方面的特长,带动身边的居民唱起来跳起来,共同讴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共同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说到此处张部长的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
“谈一下您对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认识吧。”小编最后问道。
张部长说:“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工程。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娱乐、休闲、锻炼的社会环境。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想唱有话筒,想跳有舞台,想锻炼有场所,想学习有氛围,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是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潜移默化中提升百姓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是社会进步的需求。”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