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镇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商务中心区,地域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 19个社区,户籍人口6.5万人,辖区总人口25.9万人。在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总体规划中,永顺镇既位于东部发展带上,也处在“百里长安街”轴线上。通顺路、朝阳路、京燕高速路等构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温榆河、大运河、运潮减河等河道水系纵横,生态环境优越,区位优势凸显。
今天,小编来到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商务中心区的永顺镇,采访了永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戴迎春。
“首先谈一下您对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的认识吧。”小编首先问的这个问题。
戴部长说:“我认为此项任务的完成不仅可以促进我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发展,还为我区打造“通州味”文化圈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戴部长还介绍,永顺镇高度重视、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基层协调、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通过前期调研、协调共建单位、整合辖区资源,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伐,使辖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在工作中寻找出一套工作方法:对照文件指标核算出各基层单位达标面积、待解决面积。根据已有数据,统计**‘永顺镇文化设施统计表’。以“永顺镇文化设施统计表”为依据,为辖区内各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开培训部署会,学习区会议文件,传达会议精神,针对各单位实际情况,根据上述表格,提出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出具问题解决情况说明等。”
“那咱们永顺镇对照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指标要求,最近示范区建设的硬件设施都有哪些?”
“杨庄文化室是我们镇比较好的示范区建设的硬件设施。”戴部长介绍,杨庄文化室总建筑面积达1200平米,其中包含杨庄益民书屋、户外文化广场、电影播放厅、乒乓球厅、电教室、台球室。
近年来,杨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在镇文化站的领导下,以开展各项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为载体,开创了精彩纷呈的的新局面。
本社区凭借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构建特色文化社区,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提升奉献、友爱、自强的价值观念,提高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社区组建有舞蹈队、合唱队、乐器队、空竹队等。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利用“春节”“元宵节”、“三八节”、“七一”、"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各项文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彰显特色,打造镇域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杨庄南里南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饭知识培训
本次活动既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又改善了楼门的环境,体现了我镇“服务立镇·环境靓镇·和谐兴镇”的发展理念,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期间,戴部长还提到,为了切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永顺镇正着力构建并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同时戴部长提到他们坚持“三个到位”。
成立永顺镇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副组长,宣传科、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以及各村、各社区书记为主要成员。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公室设在永顺镇文化服务中心,定期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明确责任分工,围绕工作目标任务,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目前我镇已基本形成了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分工合作,各村、各社区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在强化全镇及各基层单位硬件设施配套的同时,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镇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2名,区文化委预备下拨文化志愿者2名,各基层文化室配备兼职人员共40名;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镇文化服务中心将不定期的对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打造出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最后,戴部长介绍说,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推进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工作,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生活,群众最终是最大的获益者。希望能将这项工作能更好的进行下去,也让我们镇的居民最大的获益,提升居民整体的素质水平和文化水平。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