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潞河中学|潞园之梦•150周年校史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落暝    时间: 17-10-26 14:37
标题: 潞河中学|潞园之梦•150周年校史回顾








导语
  通州位于北京东部,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便利的交通和繁盛的商业为早期通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十九世纪末以来,潞河中学、富育女中、通州男师、通州女师等学校的兴建,使得通州成为华北地区的教育中心。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潞河中学。
  身世渊源

       潞河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她的前身是位于城北的通州男塾,由姜戴德L.D.Chapin牧师创办。1889年发展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一所神学院(戈登纪念神学院)在内的高等学府,名为潞河书院(NORTH CHINA COLLEGE),校址也由通州城内迁至通州城南,谢卫楼Dovello Z. Sheffield任校长,富善Chauncey Goodrich主持神学院。1900年潞河书院被焚毁。1902年由美基督教长老会、华北公理会和伦敦会联合重建学校,更名为协和 书院(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后改称华北协和大学,谢卫楼任校长。高厚德博士Howrd Spilman Galt 继谢卫楼之后任华北协和大学校长,后由美著名汉学家博晨光博士Lucius C. Porter 任华北协和大学校长。1918年华北协和大学与汇文大学合并,成为燕京大学,协和大学附设的中斋部仍然保留在通州原址,正式更名为潞河中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史最早的中学之一,田和瑞Harry S. Martin 先生出任潞河中学校长。


  或许您会惊讶,这所学校阵容之强大,与燕京大学渊源之深,但上述文字所表达的只是冰山一角。关于潞河中学,我们在潞河学子、著名通州籍作家刘绍棠先生的《野婚》中发现了这段文字:
  通州潞河中学,五十年代是京东一市十三县的最高学府,一百多年的金字招牌,国内外都享有盛名。校园南北一里,东西二里,七八百亩大,只有五六百名男女师生,是一座洋式大观园。眼下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方圆左右是老燕京大学的旧址。然而,有谁知道,潞河中学乃是老燕京大学之父。美国教会创办了潞河中学五六十年之后,才又开办燕京大学。燕京大学的亭台楼榭,园林景观,完全模仿潞河中学的格局,几乎跟潞河中学一模一样,只不过放大了尺寸。燕京大学有未名湖,潞河中学有协和湖;燕京大学有燕南园,潞河中学有潞南园;燕京大学有湖心岛,潞河中学也有湖心岛……燕京大学个大辈小,潞河中学个小辈大。



  革命发源

       潞河中学始建于1867年。那一年是清穆宗同治六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达那炸药,维也纳金色大厅始建,明治天皇登基,苏伊士运河开通,奥匈帝国成立,加拿大建国,《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整个世界处于全新的变革之中,一个新的时代呼之欲出。西式教育造就了潞河学子开阔的眼界,对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民主爱国思想在此萌芽。
  彼时,革命党人出版的宣传革命思想的进步报刊、书籍,都能在学校内广泛传播;连《明季野史》、《史可法传》、《扬州十日记》、《明夷待访录》、《革命军》、《民报》、《民呼》、《民吁》、《民主》等被当局查禁的进步刊物,都可在学校内见到踪影。这些革命刊物成为青年学生议论的焦点,主张革命和主张立宪的观点争论不休。国文教师管万恭(字协长)利用国文课,针对学生争论的问题,讲解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的革命思想,对学生的启发很大。

  正因如此,潞河书院培养了中国共产党在通州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周文彬,并在这里诞生了通州第一个党支部——潞河中学党支部,被誉为是通州近现代史上革命的摇篮,成为通州人民永远的骄傲。

       平民教育

  陈昌祐先生是潞河创办以来的第一任国人校长。他宣布废除学校章程中关于学校是教会学校的规定,取消了《圣经》等学生必修的宗教课程,结束了潞河中学教会学校的历史。陈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尽其所能积极倡导"平民教育","工读"即是陈校长时期重要的措施。他在1928年"本校今后之计划"中写到:"贫苦子弟万不能为中学生,以至念书的都是富家子弟,学校也就渐渐地成了贵族式的学校。以贵族式的学校造就贵族式的学生,怎能盼望教育的普及呢!""工读也就是补助寒家子弟现下的唯一办法。"并提出,学生工读自助的形式,"除每年所用的助生费外,提倡学生劳动,使寒假子弟做工以自给。校内凡学生所能的工作,概由学生充任,学校照章给以工资,庶及本校有志向学的寒家子弟不致有辍学之忧。"在陈校长的办学思想中"倡勤劳、尚简朴"的内容,作为潞河中学的办学传统影响了几代潞河学子,并成为当时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流派,在华北乃至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潞河中学,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成百上千贫苦工农子弟走进了潞河校园,潞河开始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五六十年代,潞河中学把"一切为了祖国"这个响亮的口号作为校训写在了自己的办学旗帜上,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国家富强为己任,紧密结合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使潞河师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学校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参军,投身国防建设,学生把能够投身到保卫祖国的事业中作为自己的最高选择,每年欢送入伍新兵成为盛大的节日。在校学生走向社会,支援铁路建设、抗旱、兴修水利,参加农业劳动,在校园里支起高炉大炼钢铁,这些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当时的学生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这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热爱党、热爱祖国激情的张扬。


  
  再续辉煌

       改革开放至90年代,潞河中学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走入正轨。恢复高考以后,大学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
  1985年,在市、县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潞河中学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校园改造。在不影响原建筑格局的基础上,拆除了平房教室,新建两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两座学生宿舍楼,改建了四百米田径运动场,并且开始了全面整治和美化校园的工程,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涵养人文精神,是潞河人不变的目标。积极创造,努力进取,仍然是当今潞河人坚守的信念。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教育永远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强大的基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民族、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代代新人,不断提高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确保中华民族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光明未来,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在
  
  1930年《潞河半月刊》第三十三期刊头有这样的文字:“利用这优美的环境,你——潞河的人们!培养着美妙的灵魂,创造着光荣的生命!负起这重大的使命。你——潞河的人们!保守着有过的历史的光荣,担负起人类幸福的责任。”潞河中学从1867年走到今天,在岁月的记忆中恰好走过了150年。岁月流逝,不变的是潞河精神。现在以至未来的潞河教育,仍然会以"培养美妙的灵魂,创造光荣的生命,保守历史的光荣,担负人类幸福的责任"作为神圣的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创造,让潞河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本文摘编自《百年潞园——潞河中学百年图片册》(索书号:Q42/1)、《潞河中学史话)(索书号:Q423/1)、《野婚》(刘绍棠/著,索书号:T62/17),如您有兴趣,可持D级读者卡到通州区图书馆九层运河文库阅览。

  PS:本周六(10月28日),潞河中学150周年校庆开放日,如您有兴趣,可自行前往拍片~





作者: 落暝    时间: 17-10-26 14:48
 PS:本周六(10月28日),潞河中学150周年校庆开放日,如您有兴趣,可自行前往拍片~

作者: 落暝    时间: 17-10-26 14:53

来了您呐,坐~
  我是北运通州,出生于2016年6月,是通州区图书馆地方文献部(运河文库)的官方账号。
  做真实的记录者,见证通州的前世今生,致力于通州地区的阅读推广,为您提供更加翔实的通州地方文献,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感谢关注,让我们一起倾听遥远的岁月里,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通州的回响。

  PS:如果您想来找我玩,有以下几个途径
  1.加我好友,我会常发有意思的内容的;
  2.关注“北运通州”微信公众号;
  3.加入“瞰通州”QQ群:432031089;
  4.加入微信群“瞰通州” 注:鉴于目前微信群人数已满100人,需要邀请方可进入,如您想进群,可加入QQ群(群号:432031089),让群内好友帮您拉进微信群。
  5. 到通州区图书馆九层运河文库。

  我在各个根据地里等着您~比心~

作者: 落暝    时间: 17-10-26 16:55
关注“北运通州”微信公众号,我会常发有意思的内容
作者: 无名无名    时间: 17-10-26 16:58
希望潞河中学越办越好
作者: 落暝    时间: 17-10-27 08:48
无名无名 发表于 17-10-26 16:58
希望潞河中学越办越好

PS:本周六(10月28日),潞河中学150周年校庆开放日,如您有兴趣,可自行前往拍片~
作者: 落暝    时间: 17-10-27 15:20
欢迎关注北运通州,一起涨知识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