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转帖:通州作家刘绍棠,有多少人读过他的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wpr171    时间: 17-10-24 09:35
标题: 转帖:通州作家刘绍棠,有多少人读过他的作品?
转帖介绍通州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 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犁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2] ,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3]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
1950年春,因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神童作家”称号逐渐流传并被大众认可,[4] 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
早期经历
刘绍棠学生时期就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大量地阅读课外书。10岁时第一次写作文,创作了一部写满五册作文本的长篇《西海子游记》,在全校引起轰动。[6] 1949年10月,他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6] 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1950年一年内,他又写出了20多篇小说,在多家刊物上刊登后,[7] 引起文坛关注。

崭露头角
1951年2月,刘绍棠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被借调到河北省文联,在《河北文艺》
刘绍棠生活照(7张)



编辑部当见习编辑。[6-7]
1951年9月,被作协保送到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9月16日,刘绍棠的《完秋》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受孙犁赏识,后来他的作品经常在该周刊上不经修改就直接发表,并成为孙犁的“得意门生”。[8] 在高中期间陆续发表的《红花》《青枝绿叶》《大青骡子》等作品,赢得了全国性声誉。[6] 其中,因1952年发表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团中央开始对他进行重点培养。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鼓励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采访的两个多月内,他开始构思小说《青枝绿叶》,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走上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3] 1952年,小说《青枝绿叶》发表,后又被叶圣陶编入高二的语文课本。[6]
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他研读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并把肖洛霍夫树为自己的榜样,写出了后来被称为“新中国田园牧歌”式的作品。[1] 在北大学习不久,因发现中文系的许多课程设置对他的小说写作帮助不大,一年后正式从北大退学。之后,他专心写作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9]
1955年,被共青团中央保送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第三期学习,后因故停办,未入学。[10] 1956年3月,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同时,[11]康濯秦兆阳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年作协中最年轻的会员。在作协,他得到了沙汀严文井等作家的写作指导与帮助。[9] 同年4月,经团中央批准专业创作。[10]

人生低谷
1956年至1957年,刘绍棠因发表论文《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1956-8,刘绍棠和鲍昌在北戴河
见》、《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以及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等,于1958年3月被错判为“右派分子”。[2] 反右开始后,他遭到一系列的批判,[9] 又被剥夺写作权力,无法重新发表作品,被迫“下乡劳改”。在“劳改”的20年期间,他仍坚持写作。直至1961年11月,刘绍棠才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在发表了一篇小说《县报记者》后不久,再次被剥夺发表和出版作品的权利[10] ,回到故乡儒林村。后来,他在乡亲们的保护下,躲过“文革”十年动乱,[14] 心怀感恩,收集材料完成了以家乡人民为原型的《地火》、《春草》、《狼烟》三篇长篇乡土小说的初稿。[3]

重返文坛
1979年,打倒“四人帮”三年后,刘绍棠终于得到彻底平反,重返文坛刘绍棠(左二)在家乡儒林村
,回到北京。[14]共青团中央恢复了刘绍棠之前的名誉及写作的各项权利,并对其作品表示肯定。[10] 这一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文学》编委、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16]
1980年6月发表的《蒲柳人家》再次引起广泛反响,成为刘绍棠创作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11] 之后,他先后创作的《渔火》《京门脸子》《瓜棚柳巷》等20余部作品,接连获奖,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些被誉为乡土文学的作品格调清新优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3] 1985年,又受丁玲邀请担任文学杂志《中国文学》(1985年12月更名《中国》)副主编。



作者: wpr171    时间: 17-10-24 09:53
1980年代电台播过《蒲柳人家》小说连播,被里面的运河边风情妩媚的通州女子迷住了。
作者: 虎尾草    时间: 17-10-24 10:02
在潞河念书时,见过刘绍堂,给学生做讲座,和西部歌王王洛宾一块来的,物是人非,均作古了!
作者: nikkor    时间: 17-10-24 10:14
现在更关注王梓夫 , 从漕运码头, 到梨花渡,。。。
作者: 虎尾草    时间: 17-10-24 10:18
《瓜棚女杰》电影就是改编自刘绍棠的作品
作者: suyulgf    时间: 17-10-24 10:29
在文化馆看过一场话剧—大运河之子刘绍棠。特别好

作者: 1954wj    时间: 17-10-24 14:07
  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小学,图书馆搬家,其中有刘绍棠的《金枝绿叶》(书名可能不准),老师说不能看,是大毒草。还说作者是个大右派,为“三万元稿费而奋斗”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就是如此。
作者: 虎尾草    时间: 17-10-24 14:14
1954wj 发表于 17-10-24 14:07
  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小学,图书馆搬家,其中有刘绍棠的《金枝绿叶》(书名可能不准),老师说不能看 ...

我念初中时,我妈常给我讲的故事就是:刘绍棠在读书时就发表文章了《青枝绿叶》,老师在上面讲他的文章,刘绍棠在下面听,他凭稿费就挣好多钱,别的学生都吃不上饭,探能老吃回锅肉。
作者: 纪子崖    时间: 17-10-24 14:48
宋庄人。
作者: 1954wj    时间: 17-10-25 14:04
  刘绍棠的乡土文学是文化通州的金名片。
作者: haijun537    时间: 17-10-25 17:35
马上潞河150年了吧
作者: xjyunheren    时间: 17-10-26 12:02
西集镇儒林村人
作者: 470366024    时间: 17-10-26 13:01
在图书馆借到过一本他写的书。
作者: 无名无名    时间: 17-10-26 13:33
这是通州的孩子,土生土长的通州娃,就在运河边上长大,也是个天才
作者: 无名无名    时间: 17-10-26 13:34
通州图书馆有他好多书籍及介绍
作者: slylad    时间: 17-10-26 14:00
{:1_1:}{:1_1:}{:1_1:}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