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通州区村名中有趣的“上”字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儿 时间: 14-10-9 17:46
标题: 通州区村名中有趣的“上”字
在通州区昔日的乡间,有不少村名都带有“上”字,诸如前已介绍过3个“窑上”和“垛子上”(原名马家屯)、“庙上”等村庄。有人把“上”释为“北”义或者“地势较高”,这都是对的,但放在村名后的“上”字就不可这样解释了。比如马驹桥镇的“堰上”村,说其在古堰之北故名,而在该村之南既无河也无堰,反而村北倒有凉水河,村东也有永济渠故道(小乾河),村在河南,也在河西,显然说村在古堰之北的村名由来不妥了。至于“上”字尾村落怎么由来,请看下面分解。
一、以地上物之侧命名。除以前谈及者外,还有马驹桥堰上村,此村古老,以在隋炀帝所开永济渠的堤堰旁边建村而名,1949年后分称前、后堰上;堤上村,因明代村庄建在浑河(凉水河)堤之旁故名,1954年春扩修凉水河,离堤太近的一些人家必须拆迁,因河北有很多耕地,为便于耕作,就将堤南侧的拆迁户移到河北岸堤侧,从此,堤上村分称为南堤上、北堤上,后来去“上”简称今名;宋庄镇的岗子村,原名岗子上,因明代两辈东宁伯焦礼、焦亮死后葬在此处,有石像生石人、石马、石虎等,年年上坟时添土,墓地地势越来越高,形成大岗子。给焦家看坟的人在此种香火地,在坟岗子东侧逐渐形成村落故名;张家湾的仓上村,在辽代,帝后大臣在延芳淀游猎,在呼鹰台(今后青山村西)侧用膳,遂有清膳村(青山村)名,粮仓就设在呼鹰台北侧,派官吏看守,渐成村落,以在粮仓之侧成村故名;西集镇的桥上村,明代村南有大运河故道,在河道上建木桥以便村民商旅过河,桥旁渐成一村故以桥而名桥上;寺上村则是因村建在大寺之南侧故名,古有“宁在庙前,不在庙后”建房迷信习俗,说是在寺北(后)建村而名显然不懂历史民俗。台湖镇口子村原名口子上,是因萧太后运粮河至此有一道河口子,雨大时水由此注入河内,元代迁民建村于水口子旁,便称之。
二、以居住的府第命名。西集镇的王上、石上、岳上这3座村庄,清初圈地政策实行后形成的村子,旗民王、石、岳3姓人家为庄头,雇佣穷人为他们耕种,3户庄头分别建有高级砖瓦房屋居住,形成村落后分别称王家上村、石家上村和岳家上村,不是“上坡”之“上”,后简称。
作者: 上帝李 时间: 14-10-9 20:43
“上”字应离不开水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