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十八个半截胡同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儿 时间: 14-10-9 17:42
标题: 十八个半截胡同
提起通州城,老人们常常津津乐道十八个半截胡同,横平竖直,相互交叉,是通州旧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众多青年人和旅居通州的客人很感兴趣,总想知道缘由。
元代,这里在通州城外,由于大运河北端在通州,漕运和商业都很兴旺,吃苦受累和勤劳俭朴的回族群众,或当脚力车夫,或做小本经营,或者放牧牛羊,聚居在这里,并且在此处西北角部位创建了一座清真寺,为穆斯林群众礼拜场所。明代洪武元年(1368),修筑通州城,把这里扩进城中,从闸桥到南门开辟一条大街叫南大街。永乐年间,在南门内迤东、迤西各建一座国家级的军仓,称东仓、中仓,供卫戍北京和长城将士的粮饷,每年从运河码头装卸运扛有百余万石漕粮入储二仓,这些劳作大多由回族百姓承担。由于回族民众生活习惯和避免汉族人岐视所决定,便仍沿袭元时聚居处居住,因而在南大街中、北段以东形成东西向几条小巷,即今回民胡同和北二条、马家、熊家、紫竹庵、蔡老、白将军等胡同。隆庆三年(1569),东仓并入中仓,仓场变为草场。约在崇祯年间,草场也废弃,渐为居民占用,又形成3条小巷,称草场头条、二条、三条胡同。民国初期,南门内的南城巡城马(大)道失去作用,逐渐也变成一条大街,称东、西顺城街。这样,在南大街以东就有了12条胡同。
在这12条胡同里,最初就是半截的,不通南大街,一条是北三条,其西端是规模巨大的清真大寺;一条是夹在熊家胡同和紫竹庵胡同之间的小胡同,其西端也不通南大街,起名就叫半截胡同。为了便于穆斯林群众到清真寺进行活动,约定俗成,在各条胡同形成的初期,自觉地在清真寺以南,留有一条通向清真寺的大街,称中街,此街北起北二条胡同西端的清真寺,南抵东顺城街,把12条街巷中间的8条整条胡同各栏腰截为两段,形成16个半截胡同,加上最初就是的2条半截胡同,一共是18个半截胡同。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