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银杏、国槐镶边儿的新华大街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儿    时间: 14-10-9 16:27
标题: 银杏、国槐镶边儿的新华大街
在通州旧城中心部位有一位东西向的大街,号称北京长安街延长线的百里长街的东端段位,名叫新华大街。西起通惠南北路,东至故城东路,南北附路与主路之间栽植银杏和国槐,每值秋季,槐花芬芳,白果压枝,景致非凡。
在清代,车站路以西的新华大街是秦代所修的蓟襄驰道一段,元代是通州大道一部分;车站路以东的新华大街是古代高梁河东派南支的部分河段,北齐到元朝曾作为潞县的南护城河,明洪武元年(1368)镇守通州的大将孙兴祖督筑通州城时,将以前的城区越河向南扩增一倍,使原来的南护城河变为穿城河。嘉靖七年(1528),巡仓御史吴仲主持重修通惠河时,裁去元代郭守敬所开通惠河的普济闸到河门闸(今朝阳区杨闸村到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南)的下游一段,而沿金代曹望之、韩玉先后所开的闸河旧迹,自普济闸直向东疏浚,到通州城北入潞河(今北运河),使穿城河变成通惠河的一条支脉。
1952年,通县镇(县级镇,由通州城及其周围部分农村组合而成)政府领导全镇人民改造穿城河,除草清淤,然后大拆城墙砖,砌垒在原河道处形成拱券形洞道,以排城中污水、雨水,再以城墙中心夯筑的灰土填平河道,上筑混凝土路面,既是大街,又为城中横向主干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通州城内的第一件重大工程,遂命为新华大街以做纪念。
1955年,自新筑的新华大街西端向西继续修筑公路,傍着通州新城的北垣,在蓟襄驰道既后来的京通大道的基础上,先以城砖垒排水沟,再铺筑混凝土路面。此后,一些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等单位相继建在此路北侧,开成大街,于是同其东面的新华大街统称之。
1968年春,通县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党政一元化的政权组织)领导各局级单位以上的干部、群众,义务在新华大街的两侧路边栽植银杏和国槐树。1997年,通州区政府重修新华大街,两侧增设附路和隔离绿化带,整修地下管道,增设电、气管线,保留原树,使大街焕然一新。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