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南大化、北大化村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儿    时间: 14-10-9 16:22
标题: 南大化、北大化村
今通州区张家湾镇南部区域有两个对称的村庄,称南大化、北大化。古代“大”字“徒盖切”,“代”音,故古来两村称为南“代”化、北“代”化,至今当地附近老年人尚然如此称呼。两村由来如何?需从历史研究中得知。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战争中,不断收纳各族有识之士,逐渐采取汉族封建政权先进治国良策,兼之英勇善战,最后取得胜利。在对待边疆少数民族方面,于战略上既利于武力镇压,又提倡程(颖、灏)朱(熹)理学,软硬兼施;在战术上,采纳利用、迁徙之法,使部分民族头人率众远离家乡,至京师畿辅屯田,或者驻营,如此既可以掌握人质,加强控制和教化,又能够耕种产粮,用以补充大都粮用的不足。因此,他在位期间曾进行十几次迁民屯田活动。
至元十七年十月辛巳(1280年11月11日),在柳林(通州古代村镇名,在今张家湾镇西永和屯村西一带,俗称砖碴儿地)设置营田提举司(掌管移民屯田的机构),迁来各种色目人(二等平民,元代把庶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即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人,三等是长江以北汉人,四等是长江以南汉人)1355户来柳林附近屯田,并且由国家供给他们耕牛、种籽和各种农具。到当时漷州屯田的有不少边疆少数民族人众,其中有不兰奚、火者、黑瓦木丁、大化等民族人户。大化人当年居住在云南省内,元代隶属于湖广(今湖南、湖北)行省管番民总管,此处民族的百姓时称色目人。这一次部分大化人户迁徙到柳林附近营田屯住,为表明在此处屯田的民族,并表示怀念故乡,故将他们所建的村落称为“大化”;因建有两处村落,南北相望,才有南大化、北大化之分,居民渐多,直至于今。至于来源于南、北大花园之说则属无知妄说。
辽时,此处及其附近是廷芳淀部分区域,到元时已经淤塞,形成大面积荒草洼地,因此才有可能在此迁民屯田。从当地出土的元代花岗岩石臼分析,当时南、北大化人种植的多为水稻谷物。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