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无题 每个情绪、每个动念都是自我观照的镜子。
[打印本页]
作者:
bbhyss
时间:
14-9-2 21:10
标题:
无题 每个情绪、每个动念都是自我观照的镜子。
每个情绪、每个动念都是自我观照的镜子。
人的成长是贯穿一生的、永不停息,然而芸芸众生大多在社会化以后就停止了成长,特别是在中国。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而固化了无数观念,这些固化观念便是成长的门槛。社会化程度越高,成长的门槛就堆积得越高,最终使自己无法翻越。因此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相差几十年毫不为奇。
人应该驾驭观念,而不是被观念驾驭——不做情绪的奴隶。驾驭观念的前提是深刻内省、敞开心怀,拥抱不完美的自己、拥抱不完美的世界。世界如果没有矛与盾将会止息、一切复归于寂灭。不完美是永恒的,但宽容和拥抱缺陷并不是抗拒改变——而是将我们内心犯了错那个小孩搂在怀里,鼓励他成长,教他正确面对世界。他如何便是犯错了呢?
当我们对秩序化社会生活中任何情境的反应过度、用自己的观念去判断亲友或他人的生活、例如仅凭表象就主观臆断的时候、当戴上了有色眼镜的时候。。。就是内心那个小孩在犯倔、犯错。自我越强势,就越难听到内心的声音。无论年龄几何、从事何业、身处何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样的一个小孩,那是人心最柔弱之处。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对事物的反应无不表露着内心那个小孩的成长状态。
表面上越刚硬、爱叫嚣的人,他的内心越脆弱,是因为他的内心结构承受不住打击和破拆,为了这个脆弱结构能够维持下去,他需要营造一个坚固的壳来抵挡各种冲击。所以内心结构相对比较坚实和牢固的人,并不需要时刻都背上一个壳儿来自我保护,这是“有我”;而有些人能包容和消纳各类冲击、没有强烈的抗拒和厌恶,这是“无我”。如能在此基础上对“躯壳”进行一番装饰,那当然尽善尽美,但非要务。这就是矛盾原理无处不在。
世事往往如此。有的人在8小时之内也厌烦带着社会化面具,而有的人在8小时之外还戴着面具不放手、乞求外界对他的认可,所以越显示反而说明内心越空洞无物,如果内心充盈就会自具价值判断体系、而不需要变幻无常的外界去认可。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面具背后、在自我框架下面那个内心的小孩,而无论他附着了多少身外之物,也无论他长着多少棱角。
心被外物所系、不能观照自己时,就会把精神寄托在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然而所获的只是一种短暂而虚幻的满足和愉悦感,那不等同于幸福。只有时时观照自己内心,不为外物所系,内心具备自给自足、自行圆满的能力,而无需外部世界来填充、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幻。
幸福不可能是永恒的。世上只有一点是永恒的,那就是不存在永恒。在运动不息、自新不止当中,才能时常捕捉到幸福,无论是生活模式还是观念和视野,一旦不再革新、僵化不前,幸福就藏匿无踪,如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在退行中是无从捕捉幸福的。
—— 愿每个人具足圆满。
作者:
李建新
时间:
14-9-2 21:24
:niu:niu:leifeng
作者:
bbhyss
时间:
14-9-2 21:33
李建新 发表于 14-9-2 21:24
希望指出认识不足之处,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作者:
心的方向
时间:
14-9-2 22:27
驴在年少时被拴在树桩上,左冲右突无法挣脱缰绳,于是它就不再挣扎了,安心地呆在那。
人在社会中陷入到习俗、规矩、潜规则的定式中,若干年后依然无法改变社会,只好安心地活在一环环的套子里,一道道的藩篱中。若想获得时时自新的力量很难。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习惯了就是最好的。不被外物所饶,难。人无法改变世界,世界在时时刻刻地改变着人,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幸福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作者:
bbhyss
时间:
14-9-2 23:08
心的方向 发表于 14-9-2 22:27
驴在年少时被拴在树桩上,左冲右突无法挣脱缰绳,于是它就不再挣扎了,安心地呆在那。
人在社会中陷入到习 ...
是啊。古往今来,习俗、规矩等等社会秩序和观念时刻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应该成为人们手里的社会化生存工具,但人毕竟是人,人不是工具,是使用工具的。社会秩序是人为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社会观念即有统治者营造又包含文化沿袭和交融,但仍然是主观人为的。就是说,但凡人为的事物,就不应成为人本身,而只能是工具。这个工具是用、是弃、还是改造?全在具体情境中的人的本心。就像慧能说的,明心见性。一切都在人的灵性当中,但是被既往观念牢牢束缚的人,就很难察觉自己的灵性。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