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网

标题: 1980年人民日报关于要不要建东方化工厂的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海水微蓝    时间: 11-6-16 13:19
标题: 1980年人民日报关于要不要建东方化工厂的文章
《人民日报》1980年8月12日2版《大家都来关心首都建设》

首都要不要再建化工厂?大家都来关心首都建设

在北京通县张辛庄,正在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东方化工厂。前期工程已进行近一年,7月份起进入第二期工程,即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市建设方针提出4条建议之后,即有读者来本报反映,认为建设这座化工厂不符合中央书记处建议精神,工程应该迅速下马。为此,记者访问了中央和北京市的一些有关部门,并到通县工地现场同筹建处负责人交换了意见。

  东方化工厂属于22个引进项目之一。是1979年决定上马的。建设总投资为二亿七千多万元。其中从日本引进的主要设备占8,700万元,国内配套工程占一亿八千多万元。建成后将生产丙烯酸酯类、树脂、油漆等27种产品。这对解决建筑用漆、工业用漆和提高纺织、造纸、制革等轻纺产品的质量,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对照中央四条建议,从北京市的建设方向和长远规划着眼,北京市是否需要继续发展化工工业?

  从全局看,北京重工业的比重已超过老工业基地上海、天津,而仅次于沈阳。北京的重工业应当坚决停止发展。东方化工厂虽然不属化中之重,但是从北京已经拥有的工业,特别是化工工业来看,这项工程似应考虑停建。

  打开北京市工业分布图,西南方向的房山县,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石油化工区;在南边,有越滚越大、号称“小东炼”(即小东方红练油厂)的化工三厂,以及农药厂、油漆厂等;在东边偏南的通惠河以南,有条化工路,那里有北京化工厂、焦化厂、染料厂等大小十多家化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区共有大小40家化工企业,其中有不少厂污染比较严重。现在,北京的东边、离天安门仅28公里的通县张辛庄,又摆开了化工建设项目。建设中的东方化工厂相对来说,污染虽然比别的化工厂少些,从国外引进的装备,“三废”处理还比较先进,但国内配套装置,有不少至今还没有治理方案。一些同志谈到,化工的摊子一摆开,由于要配套、要综合利用,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摊子会越铺越大,会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房山石化就是一个先例。在通县建设这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东方化工厂,就事论事,会有很多上马的理由,但从整个工业布局来看,是否要有这个点,就值得郑重考虑了。据专家说,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这样大,工业的布局又是这样乱,世界上还不多见。人们风趣地说:北海公园有九龙壁,北京周围也有活的几条龙,如首钢、化工等企业的“黄龙”、“红龙”、“黑龙”……。真可谓东、南、西三面包围北京城了。

  北京水源先天不足,由于工业的发展,长期超量采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不断变坏。通县更是缺水区。在用水高峰季节,通镇中心地区自来水的压力常常是零,居民往往要到深夜才能接上水。据北京水文大队提供的资料,通镇附近已形成六个标志着地下水已明显下降的漏斗,其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它的边缘已接近张辛庄。现在通镇漏斗中心水位,已低于地面23米多。地下水位之低,仅次于东郊工业区。如果张辛庄继续开采地下水,漏斗能连成一片。东方化工厂原计划每小时用水2,400吨,后考虑水源紧张等因素,已想法减到每小时800吨,设计上由单纯采地下水改为利用地表水和采地下水相结合的方案,这固然可以和缓水源紧张状况,但正象城市规划部门和一些专家谈的,东方化工厂的水源仍有未知因素。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难说以后不会出现与农业、与人民生活争水的矛盾,也很难说以后不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据记者了解,东方化工厂在设计上利用的地表水——潮白河汛期径流(河道上流过、地面渗透不下的水叫径流),并不是完全保险的。潮白河在1972年就曾断流两个多月;今年北京大旱,郊区许多中小型水库、水井干涸,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米至10米,潮白河哪来径流可以利用,更谈不上河水回灌了。即使不碰上大旱,潮白河水不但关系到通县用水,附近顺义、三河农业用水,甚而远至天津,也都离不开潮白河。因此,东方化工厂水源的保证程度如何,还没有把握。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的水利专家张光斗教授说:“北京的水,贵如油。新建厂,一般我都说,算了吧。”他的话很值得重视。

  东方化工厂占地1,307亩。除过去已购地442亩外,尚需购地865亩。最近市里就发文批准占用耕地700亩。所以,还不能说建厂占的全是沙荒地。即使是沙荒地,经过改造仍是大有用处的。以上这些土地完全可以用来发展郊区的农、林、牧、副各业,为首都人民的生活以及发展旅游等事业服务。

  东方化工厂职工计划为3,000人,连同家属共上万人,需要建筑大量的住宅,建立相应的生活设施和商业网点。目前已从襄樊、上海等地调集一千多人的施工队伍。这些都将给首都的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压力。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西德、日本等国首都,都不是工业基地。有的国家开始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将冶金、石化甚至机械制造业等,布置到距离首都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地区;日本在1974年以前就把骨干工厂迁出东京。华盛顿、波恩现有的工厂是些为政治、文化、教育服务的印刷厂,以及为生活服务的小型轻工业工厂,始终保持古色古香的风格。

  当然,已经上马的工程一旦停建,必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从全局看,从长远利益看,得失利弊孰大孰小,应该是很清楚的。看来,北京市有关部门及其领导机关有必要继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专家们的意见,对东方化工厂的问题,早日作出正确的抉择。

作者: yum1991    时间: 11-6-16 13:23
抉择错了
作者: 通大家园    时间: 11-6-16 13:57

作者: 小溪流水    时间: 11-6-16 14:32
什么时候都有明白人,但不是做主的
作者: 外贸小集    时间: 11-6-16 14:51

作者: wj1954    时间: 11-6-16 15:47
  从建厂之初就有争议,它本身就是地方利益的代表。北京市要搞自己的石化体系,从初级产品到系列产品一条龙。然而它先天不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际上和国内都开始了百万吨以上级别的生产,而东方的只是它的十分之一。而且我们效率低下,东方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5600人,而先进国家与东方同等规模只用十几个人,差距可想而之。
  
作者: lujbpysh    时间: 11-6-16 16:53
神什么时代说什么话,是该迁走了
作者: milan9527    时间: 11-6-16 17:12
屁股总是要擦的,不管用多少手纸。
作者: tongzhou7090    时间: 11-6-16 17:49
当时的决策者没有能够听取这个意见呀!!
作者: 大筛前回东玉    时间: 11-6-16 17:49
LZ,淘的够深的。:niu
作者: 就是棒~    时间: 11-6-16 19:43
我家就住东方化工厂附近,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能闻见飘来的不明气味。还有一次着火了,好几个大圆罐子爆炸了(幸好当时的毒气罐没有炸,要不现在北京不一定什么样呢……)。现在到是很少有不明的气味了~
作者: 一直很安静    时间: 11-6-16 20:02
本帖最后由 一直很安静 于 11-6-16 20:03 编辑

东方化工厂是文化大革命时候建的
和1980年没关系
因为已经建了
不是要不要建 而是该不该建

作者: 摩卡空间    时间: 11-6-16 20:21
一意孤行的结果
作者: 摩卡空间    时间: 11-6-16 20:22
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导在一意孤行,比如我们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作者: 鱼香    时间: 11-6-16 21:02
楼主够辛苦的了
作者: 918352467    时间: 11-6-16 23:06
还好我们家离那远
作者: WU0811    时间: 11-6-16 23:24
几十年看来当时建就对了,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和福利,北京税收增加几百亿,现在该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该对东方说再见了
作者: 可乐加冰!!!    时间: 11-6-16 23:25
;555;555
作者: y15110199500    时间: 11-6-16 23: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00:16
那个时候其实就有争论啊。

而现在,工厂已经建了,大量财力投入了,大批员工安置在那里,不论是拆,还是留,都将是北京人身上永远的伤痕,心头永远的痛。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00:16
那个时候其实就有争论啊。

而现在,工厂已经建了,大量财力投入了,大批员工安置在那里,不论是拆,还是留,都将是北京人身上永远的伤痕,心头永远的痛。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00:18
这个八通新版论坛有毛病?为什么每次我发表以后都提示说内容有错,可是实际看来它已经给发表了。造成我无意重复发贴。
作者: sdcoolboy    时间: 11-6-17 00:49
看来人民日报也有说真话的时候,这篇80年的文章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00:53
当年的北京拆除城墙的决定,也是历史悲剧。当然,不拆城墙就意味着交通受限,而这个分歧的焦点就是城市建设以老城为中心,还是直接在旁边另建设一个新城。

以下为纯粹个人观点:
我觉得,关键是有些人舍不得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当然,紫禁城后来始终是开放的,但是太庙、社稷坛以及北海可确实是被某些人据为己有过。

北京啊,你要经受多少欺压!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00:57
走了先 发表于 11-6-17 00:53
当年的北京拆除城墙的决定,也是历史悲剧。当然,不拆城墙就意味着交通受限,而这个分歧的焦点就是城市建设 ...

某些有权力的人,岂止拆个北京城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能把中国的万里长城给拆了,大家信不信!

这种“拆”文化,在中国国内叫“强拆”,在国际上叫“拆那”。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01:07
还有中国50年代的人口政策,也是一个永远不能挽回的错。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现在的人口不是14亿而是8亿,那将是什么样的社会景象:财政,教育,医疗,农村,农田,土壤,水源,环境,城市化。。。。。。
作者: 海水微蓝    时间: 11-6-17 09:13
走了先 发表于 11-6-17 00:53
当年的北京拆除城墙的决定,也是历史悲剧。当然,不拆城墙就意味着交通受限,而这个分歧的焦点就是城市建设 ...

放到现在估计就不会拆了,另建新城,现在国内很多古城都走这条路了

作者: 海水微蓝    时间: 11-6-17 09:13
走了先 发表于 11-6-17 01:07
还有中国50年代的人口政策,也是一个永远不能挽回的错。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现在的人口不是14亿而是8亿,那将是 ...

人多力量大!唉
作者: ynfsrx    时间: 11-6-17 09:24
经济建设就是建了拆,拆了再建。
作者: qhdr    时间: 11-6-17 10:15
什么时候都有明白人,但不是做主的
作者: 不要删除我    时间: 11-6-17 10:42
阿彌陀佛,物欲橫流的時代啊
作者: coolracoon    时间: 11-6-17 13:12
那时候的人民日报还能说两句真话。
作者: river_82    时间: 11-6-17 13:12
GP领导就知道利益(浅短的)为先!
作者: coolracoon    时间: 11-6-17 13:15
30年来,除了GDP升高了,其他都下降了,包括:执政能力、道德水准……此处省略XXX字。
作者: 走了先    时间: 11-6-17 13:27
coolracoon 发表于 11-6-17 13:15
30年来,除了GDP升高了,其他都下降了,包括:执政能力、道德水准……此处省略XXX字。

您是说,罄竹难书,干脆“下删250万字”?
作者: shady08    时间: 11-6-17 13:34
等人真做了主了又该装糊涂了 小把戏
作者: 老张的湾子    时间: 11-6-17 13:36
找出这篇文章看很有必要。
作者: sichenyangguang    时间: 12-8-31 23:37
曾经辉煌的企业,现在走向没落。
作者: 三笑而过    时间: 12-9-1 16:11
什么时候都有明白人,但不是做主的
作者: 老张的湾子    时间: 12-9-1 16:31
建设冲动太强了,以为这就是四化
作者: 网络连接中断    时间: 12-9-1 22:52
历史的渊源啊
作者: 收复钓鱼岛    时间: 12-9-16 14:15
http://wenku.baidu.com/view/e47aeced998fcc22bcd10d5a.html
作者: 罗2    时间: 12-9-20 2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叮叮当当当    时间: 12-9-25 2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八通网 (http://bbs.bat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